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传统服企亟待加速转型 服饰上线成清库存外的新“命门”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0日

 570亿,这是合计已公布2012年年报的50家上市服装业公司库存得出的数字。 
  数字只是表面上的统计意义,而对于眼下的中国服装品牌来说,如何有效的去库存才是当务之急。在去年,传统服装代表企业李宁启动了18亿元的“渠道复兴”计划--计划的关键字依然是库存。  
  不过,在李宁公布的2012年的报表中,回购计划的效果并没未迅速显现。而相比之下,在4月初的李宁与凡客的一次合作却更可圈可点。在这次活动中,19元起的李宁在半天内被抢购一空,销售额达数百万。延续这场并不算十分意外的合作,凡客逐渐开启了特卖会的模式。  
  5月7日,也就是在今天,当当的特卖平台也正式上线。事实上,不仅是凡客和当当,但凡是稍大的电商平台都参与到了传统服装品牌的库存清理之中,包括天猫、京东等都开始模仿唯品会,切入到服饰特卖领域。  
  显然,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捞一把”的机会--相对早先还需要平台自己贴钱做低价拉客户不同,这次是上游企业 “屈尊纡贵”主动低价清库存,电商的地位俨然不同于先前。  
  如果仅从去库存角度考虑,这俨然是一种“双赢”。但电商的价值真的就止于此?这场轰轰烈烈的去库存运动的持续性可能并未真正触及电商的核心。  
  库存之外  
  一个普遍的行业认知是:传统服装品牌的高库存只是表象。  
  对于中国服装的库存积压,最直接解释是:传统服装品牌在资本刺激下进行快速扩展,而传统的分销模式则利用压库存的方式掩盖了大规模的库存。分销的多层级渠道延迟了过度扩张的市场反馈:包括市场的需求信息链路反馈和价值链路的反馈。  
  而如果仅仅是因为快速扩展而带来了高库存,那么传统的分销既然能够吃进一定库存,那么高出的库存也还是能通过分销层级的来分担一定库存压力的。不过,电商却直接掀开了分销的底裤。高歌猛进的电商通过低价切入,直接从零售端将消费者抢夺过来,零售端的商品价值无法实现直接导致了整个分销体系的紊乱:各级体系为了缓解库存压力纷纷将产品拿到淘宝销售,大量的产品进入又压低了价格,这进而直击线下零售端,而整个高库存的真相也在电商的压力被揭开。  
  传统服饰品牌的症结不在于库存,而在于分销的渠道通病。正如一位评论人士所言,传统的渠道尾大不掉,在环境尚未变迁的环境中,大就是强,不过环境变化了,不能快速适应环境就容易死。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02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