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11月,孟加拉国达卡郊区一家制衣厂发生伤亡惨重的火灾后,4月24日,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郊萨瓦尔镇的一栋八层高的商用楼房突然倒塌。楼里有数百间商铺、数家制衣厂和一家银行。据中新社5月6日报道,这起事故的遇难者人数已达622人,另有2500多人受伤,是孟加拉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楼房倒塌事故。
一度,孟加拉国被业界视为纺织服装业向东南亚转移的热土。而在产业迅速崛起的过程中,一些制衣工厂落后的配套设施、恶劣的生产环境,却难以与产业发展步调一致。在追求低成本优势的过程中,安全生产意识匮乏、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隐患。
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
发生倒塌的商用楼房是一家叫做拉纳的购物中心,倒塌前共有八层,其中一层是市场,有上百间商店二层是银行三层到八层均是制衣厂。据报道,这栋楼始建于2006年,当时当局只批准建四层,但业主从2008年起违章修建了第五层到第八层,并且均没有承重墙。4月24日上午9时左右,大楼四层的地板最先断裂,随后整栋楼房垂直坍塌,只有最底下的两层结构尚属完整。
据了解,在倒塌事故发生前一天,这栋楼的外墙已经出现了蜘蛛网状的裂缝,但制衣厂老板无视警告,24日仍允许工人进入大楼。在大楼三层一间制衣厂打工的19岁制衣工人塞利姆·米亚赫回忆说:“当时楼开始晃,我意识到楼可能要塌了,不少人在左右乱跑。”米亚赫表示,事故发生前,孟加拉国政府曾下令关闭这栋大楼,禁止人员出入。但遵守这项禁令的只有位于二层的布拉克银行,米亚赫的雇主和其他制衣厂主只在当天给工人放了半天假,但仍然要求他们次日正常来上班。“如果制衣厂主遵守禁令的话,悲剧就不会发生了。”米亚赫说。
在经济低迷的特殊时期,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不少西方国际品牌不断降低海外代工厂的加工价格,而接单的厂家不顾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以降低生产成本。一些工厂主由于面临收入下降压力,不愿掏钱更换破旧的机器或维修已经破损的厂房。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机构对工厂生产管理意识薄弱,惩处力度不严,也为这次悲剧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国际采购商的原罪
除了难逃其咎的工厂业主和楼盘管理者,在这次事故中,向制衣厂下达订单的欧美服装品牌又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呢?目前,国际服装生产链条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许多生产标准较高的代工工厂常常将部分订单转包给一些小型作坊,以降低成本和满足客户的交货期。而这些小型厂房内的工人工资很低,甚至不足孟加拉国制衣业38美元的最低月薪。其次,厂址往往位于一些非法的建筑中,防火设施较差,且缺少足够的逃生出口。
在这一生产链条形成的过程中,国际采购商或许能以并不知情而推脱。但在为追求低成本的同时,忽视代工厂的安全生产环境,却是零售商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便是对生产条件有所要求的零售商,在查看代工工厂相关检查证书时,也不会像针对本国企业一般严苛。因为大家都深谙基础设施的建设,势必将推高一定的生产成本。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