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服装价格在过去20年中大幅下降。zara和h&m等连锁店为廉价的快时尚定下了基调。
从这家快时尚连锁店的服装标签显示,这些服装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孟加拉国。孟加拉国的服装厂曾发生一系列致命的火灾,最近,一栋大楼的倒塌导致超过1,100名服装工人死亡。
这让布鲁克斯感到惊讶。布鲁克斯是一名41岁的软件销售人员。她说,我在zara购物的次数简直太多了。布鲁克斯说,这只能说明我们以前没注意到衣服的产地。
美国人对廉价服装的欲望是引发孟加拉服装业繁荣的最强大的经济力量之一,随之而来的加紧提高产能的趋势成了上述一系列可怕事故的导火索。
相比其他方面的开支,美国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在服装上少花钱,但要物超所值。根据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的数据,美国人去年花在服装和鞋类上的支出仅占他们年度开支的3%,相比之下,1970年的这一比例为大约7%,1945年为13%左右。
美国人在服装上的支出这么少的一个原因是,美国的服装价格过去20年大幅下降,而此前,在上世纪50、60年代,尤其是70年代,服装的价格一直在不断上升。
inditex sa旗下的zara和海恩斯莫里斯(hennes & mauritz ab)旗下h&m等服装连锁为“快时尚”定下了基调。
巴克莱集团(barclays plc, barc.ln)的经济学家马奇(dean maki)说,目前的服装价格绝对低于上世纪90年代的价格。
美国劳工统计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经济学家jessica tenvose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服装价格仅上涨了10%,相比之下,食品价格在同一时期上涨了82%。美国劳工统计局负责编制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如果经过通胀调整,服装的价格则呈下降趋势。
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微小的变化。2012年12月,服装价格同比上涨了2%,之前一年,棉花价格飙升时,服装价格上涨了将近5%。
但是经济学家们说,鉴于消费者已经习惯花很少的钱购买服装,零售商和服装制造商不愿意涨价,他们更加迫切地寻找低成本的服装产地。
美国经济的低迷和工资增长的停滞让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十分有限,这增加了零售商的压力,但人们购买新的潮流服装的欲望仍然强烈。
与此同时,在长期充当世界工厂的中国,劳动力成本一直在迅速上升。
因此,零售商和服装制造商正在转向成本更低的其他国家,如印度、越南、柬埔寨和孟加拉国,在这些国家,初级服装工人的工资还不到每月40美元。
上周日,孟加拉纺织部长说,他将很快开始与劳工组织和工厂厂主对话,就一个新的工厂最低工资标准达成一致。
如果工资上涨幅度过大,西方零售商可能会将订单从孟加拉国转往别的国家,不过孟加拉国工人的工资要涨上三倍才能超过中国工人的工资。
短期而言,在孟加拉国生产服装的外国品牌可能需要自行消化这一工资上涨因素,就像他们中的许多2011年在棉花价格上涨时所做的那样。
2005年,西方企业开始纷纷前往孟加拉国生产服装,那一年被称作《多种纤维协定》(multi fiber arrangement)的国际贸易配额体制正式到期,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纺织品和服装此后不再面临严格的数量限制。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工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关少兰(katie quan)说,制造商们发现,孟加拉国和柬埔寨等地的生产成本比中国低,对欧洲的制造商来说尤其如此,孟加拉国和柬埔寨至欧洲的运输成本比中欧间的运输成本低。
消费者由于服装价格低廉得以购买更多衣服。关少兰说,当我上世纪50年代还是个小孩子时,服装可没有现在这么便宜,我记得我们只有三套或四套衣服,对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孩来说这已经很多了。她说,我现在的三个衣柜全都装得满满的,而这还不够。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