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同学们都在忙着准备回家时,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大三学生郭九强却忙着年底结算。去年,郭九强和几名大学生一起成立创业实训虚拟公司,销售同学们制作的鱼皮画。目前北大荒集团和“关东古巷”专门收购他们的鱼皮画成品。这几天,他初步算了一下账,一年下来,公司销售了2000余幅作品,销售额超百万元。
一堂讲座激发创业理想
12日晚9点,郭九强还在忙着看“公司”的“应收款项”。“临近年底了,还有一些画没结账,其他成员也在忙着统计去年的销售情况。”郭九强边忙边说。看到已经过百万的销售额,郭九强露出欣慰的笑容。
说起创业,郭九强说,在大一时,他就加入了学校的创业团队,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2010年9月,郭九强和几名同学在学校里听了一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琳老师关于鱼皮文化的讲座,了解到现在专门从事这种古老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如果再不加入现代的创新理念很可能在不久后导致失传
经过几个人的深入讨论研究和专业咨询,同学们一致认为鱼皮画这个项目很适合创业。于是,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哈尔滨松花江边和中央大街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发现,卖得最多的是俄罗斯商品和来自我国南方的小商品。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除了原字号的木耳等山特产品外,产于本地的艺术产品少之又少。经过调研走访他们还发现,省内很少有人涉及鱼皮画这个领域,鱼皮画完全可以作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纪念品出售。
“把鱼皮画打造成黑龙江特色旅游产品,既传承了民间艺术又有非常大的盈利空间。”嗅到了商机的郭九强,在2010年10月成立了“鱼福满满”项目组,传承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帮助在校大学生创业,还请了专业的张琳老师作为项目的指导老师。同学们为了深刻体会赫哲族的传统鱼皮文化,先后两次前往赫哲族的聚居地——佳木斯市,与赫哲族居民一起生活,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学习技艺,参观赫哲族的纪念馆,深入了解赫哲族的历史文化,走访当地的鱼皮画制造厂商和经销商向他们了解鱼皮画制品的市场行情。
鱼皮画进课堂堂堂爆满
仅有创业想法还不行,必须得有作品和成型的技术。在学校的帮助下,赫哲鱼皮文化成了哈工程大学的选修课。与此同时,郭九强和同学们成立了鱼皮画协会,让张琳老师带领更多的同学走进了精彩的鱼皮文化。
鱼皮画指导教师张琳说,最初只是想让这些文化素质高的年轻人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设了一门选修课,没想到吸引了这么多学生报名。当时这门课共设80人的名额,结果全校有260多名学生报名,学校只好通过抽签来确定。
张琳说,来上课的学生里有些是选课时没中签也来旁听的。软磨硬泡从老师手里领到鱼皮和工具,没有学分学生们也做得兴高采烈。
“我们是数学系大二的学生,一开始只是抱着选一门新鲜课程的想法,完全不了解什么是鱼皮画,我们还以为老师只是用多媒体给我们讲解一些理论,没想到学校下了这么大的力气给每个人都配备了画板和鱼皮,室友们都很羡慕我们,有时候也跟着来蹭课。”孙娜告诉记者,最初选这门课程的学生多数都是抱着好奇心理来凑热闹,结果上课后发现,张老师不仅讲枯燥的理论课,还真下工夫舍得让他们在鱼皮上瞎折腾。慢慢的,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这门课程,并把它当成自己的兴趣,只要有时间就找张老师切磋。经过系统地学习,许多同学的作品都可以达到出售的水平。
有了这些保障,哈工程的鱼皮画加工初成气候。
一幅“虎头”卖了500元
2012年1月,郭九强在张琳老师的推荐下,和同学进行有目的式地拜访,他们自己“圈定”了几个可发展的客户,打算整体打包销售鱼皮画。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