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电商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传统的服装行业与互联网技术邂逅发酵以后的产物。所以,分析服装电商就不能跳过中国传统服装行业的发展情况。
从1996年到2012年,我们认为服装行业走过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依次是发端于1996年前后的“产品为王”、“渠道为王”、“邂逅电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三个发展阶段,只是为了方便随后的服装电商分析,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但对于服装企业,了解这段历史,仍然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一阶段:产品为王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国以制造加工企业的身份切入了全球服装产业链。那个年代出口创汇是中国经济的主旋律,中国的制造企业也在为国际品牌做贴牌生产的过程中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996年对中国经济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一年,国家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供过于求的行业首次超过了供不应求的行业。这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从整体上的供不应求进入了供过于求的发展阶段。
在供不应求的年代里,“品牌”几乎没有生存土壤,那是一个产品为王的年代。但是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家也逐渐开始了品牌化的实验。改革开放过后,中国服装行业的第一块品牌实验田落地在运动品行业。
从许海峰勇夺中国首块奥运金牌,到体操王子的旋风袭遍全球,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在体育行业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由此推动了中国运动品行业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运动服甚至被当作是时髦的象征。
早在80年代后期,两名体育界明星先后下海经商,创办了自己的体育品牌,他们分别是篮球运动员黎伟权和他创办的康威,以及体操王子李宁和他创办的“李宁”。
与这些身上带有明星光环的运动员创办的品牌不同,福建的制造企业还在为国际大牌做代工。但它们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发现了运动品行业的商机,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淘金。匹克、安踏均诞生于这一时期。
耐克和阿迪达斯也于早前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将来的几大巨头大部分在这时都已经登场,它们共同推动着中国运动服装行业走在品牌化的前列。
但中国品牌化最为成熟的行业还是商务正装,这个行业的品牌历史差不多与改革开放的历史一样久。这个行业也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品牌服装上市企业——宁波杉杉股份。1996年1月30日,杉杉登陆上交所。紧随其后,1998年,雅戈尔也在上交所成功挂牌。这两家企业至今仍是商务正装行业的佼佼者。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