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国际棉花会议在青召开 中小纺企面临“棉贵伤工”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如果要用一个字描述国内中小纺织企业的现状,“熬”这个字可能最贴切。当前,面临外需不足、成本增加、来自周边国家的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全国中小纺织企业的日子普遍不好过。这当中,国内外棉价差更是让业界备感压力。

6日至7日,201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青岛召开,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棉花纺织业者,就棉花与纺织业发展展开深入研讨,大家的关注焦点集中在了中国棉花政策上。

高价差重伤棉纺织企业

与往年相比,与会者讨论的话题集中在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上。

2011年开始,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防止棉花价格大起大落,保护棉农利益,我国开始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当年以1.98万元/吨的价格收储了300多万吨。之后,这一政策延续下来,我国的棉花价格开始围绕临时收储价上下波动。然而,因为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持续下跌,与国内棉花的价差拉大到了4000元/吨左右。

“差价达到四五千元,要纺织企业独自消化非常困难。”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总经理丁好武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稳定了棉花价格,棉农基本满意,但整个产业链的后续环节,包括流通、加工、纺织等,均承受很大压力,特别是对棉纺织企业来说,价差远远超过承受能力,很多企业迫不得已只能使用化学纤维来替代棉花。

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坦承,受国内外棉花差价等因素影响,中国纺织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运营压力增大,效益出现下滑,国际竞争力削弱。

一个新的变化是,在原材料制约下,国内纺织企业之间经营分化明显,表现为大企业订单充足开工率较好,小企业订单不足开工率明显下滑。

“大企业主要得益于有进口配额,还能够维持下去;小企业没有进口配额,相对比较困难。”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表示。

“我认为临时收储政策可以刹车了。”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杜珉表示。“业界都看到,收储肯定不能再持续下去,这样下去对整个行业是不利的。前一阵,相关部门开了会,政府也在下力气改变现在这种情况。”朱北娜透露。

应平衡农工商三者利益

作为主管部门官员,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刘小南的到会成为关注焦点。业内人士都希望从他的演讲中,获知中国棉花政策的走向,从而判断本棉季和下棉季的市场变化。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47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