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阿里巴巴投资:只投自强者,不做接盘男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9日

 

阿里与其他巨头战略投资部最大的不同在于,阿里巴巴选择投资对象时有一个“自主生存能力”的优先考虑项。这项标准的内涵是:作为阿里投资的标的公司,即便公司未能整合入集团中,也能独立健康地发展。由此可见,若想把阿里巴巴作为一个“接盘男”看待,恐怕将成为泡影。

来源:i黑马网 作者:吴澍 (本刊记者胡采苹对此文亦有贡献)

大买家档案—阿里巴巴

投资部门:集团投资部

关键决策人:马云(创始人)、蔡崇信(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张鸿平(财务投资负责人)等

与VC/PE关系:密切,张鸿平加入后增强了与投资圈的关系

投资风格:趋于稳健,但在上市关口较为激进;兼顾战略价值和财务投资;喜欢选择行业头名,通常保持增持权利

并购效果:对公司上市前的估值贡献明显,但整合难度大

意向领域:物流、移动互联网等

5月10日的“退休”大典之前,马云放出了两发重磅导弹。一发是2.94亿美元收购国内最大地图服务供应商高德软件28%股份;另一发是5.86亿美元砸向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新浪微博,占股18%。多位投资业界人士透露,在高德软件、新浪微博双响炮过后,阿里还会有大手笔。

五年前,马云在阿里一次高层会议上提出要上“云计算”,彼时就连微软的云计算业务Windows Azure都没揭开面纱,反对声音自然很强烈。但马云毅然拍板:“需要的时候,我们不但可以用牛刀杀鸡,还可以把导弹当鞭炮放。”如今,阿里要上市,要成为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显然正是需要大手笔收购的时候。

这种时候,阿里内部有一台极为重要的发动机在运转,那便是它的投资部。

从门外汉到科班战队

阿里是否要成立投资部?在阿里成立的早期,内部曾有过争论。随着2005年8月那笔针对雅虎中国的10亿美元收购达成,阿里巴巴集团投资部也在第二年正式成立。当时,其主要职责是战略投资,财务投资尚未在公司考虑范畴之内。

2009年之前,阿里可追溯的投资案例并不多。除了雅虎中国的投资,仅有2005年12月的一拍网,2006年的口碑网,2007年的百世物流,2008年的PHPWind等几桩案例。除了与阿里自身业务关联度较高的百世物流,一拍网、口碑网、雅虎中国等注重运营与整合的公司,命运大致相同。一拍网将用户导入淘宝后彻底关闭,口碑在几次辗转后无疾而终,雅虎中国的现状更是不必再提。阿里用这一桩桩失败的案例书写了自己早期的投资并购故事。

公司总是要成长的。2008年年中阿里资本成立,这是带有典型财务投资色彩的公司化VC。通常,财务投资者更看重投资回报率而非产业链地位。阿里分散在B2B、淘宝等各个子公司的战略投资部,则承担起产业链布局的重任。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37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