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5月外贸进出口增速下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6月18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给出了出口下滑的原因: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人民币升值带来不利影响
据海关总署统计,5月当月进出口总额仅增长4%,出口增长1%,比2012年5月同期增速分别放缓10个、14个百分点。“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前几个月就已经影响了出口企业的接单。由于出口利润空间大幅收窄,企业经营信心不足,前几个月有单不敢接的现象就已经很突出,接的主要是短单、小单。在刚刚结束的第113届广交会上,中、短单占比高达83.7%。”沈丹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据介绍,商务部日前就当前外贸形势向重点联系的1000多家企业作了问卷调查,调查共收到1015家企业反馈,这些企业的出口额大约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在回答“当前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时,多达73.4%的受访企业认为是人民币升值。
广交会参展商成都艾民儿鞋业公司女鞋产品经理罗艳表示:“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是价格竞争力的影响;另一方面,收款周期内的升值将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
沈丹阳表示,从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具体影响来看,83.7%的受访企业反映出口利润下降,50.7%的企业订单减少,38.1%的企业只敢接短单而不敢接长单,21.2%的企业不敢接单或者被迫放弃履约。“这不仅直接影响了5月份出口的增速,预计还会对接下来几个月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沈丹阳表示,日本等国家最近竞相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和降息,是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货币被迫大幅升值的外部因素。“近期一些国家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本国经济复苏,但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这种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负面溢出效应更加明显。希望各国能够遵循G20央行行长和财长的共同声明,尽量减少本国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负面溢出效应,特别是要坚决抵制竞争性的贬值。”
外部需求不振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