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回暖速度太慢,不少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外贸企业备感生存压力。与此同时,国内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催生了大量的代工业务需求。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泉州一些传统的出口加工企业,转型给电商做代工厂。它们不做“淘品牌”,仍然把自己定位为代工企业,只是客户从以前的外商变成了现在的国内网店,或者电商公司。
转型:投身电商供应链
在石狮电商城,有一层办公室被著龙国际租下了。很多业内人士都知道,著龙国际旗下的服装厂,其实是外贸代工型企业,以生产内衣裤起步,后来生产线逐渐延伸到睡衣、运动服等品类。“很多人问我,你又不做电商,到这里租办公室做什么。我想了想说,我做电商供应链。”公司董事长蔡著龙笑着告诉记者,这其实也是企业适应当前国内电商发展的需要,主动融入这股浪潮中。
“但是说真的,长年做外贸的企业,对国内的商业环境不够了解,更别说最新的电商规则了。所以,我还是坚持代工企业的定位,只为电商企业做来样加工。”蔡著龙说,目前公司还是以外贸代工为主,为国内电商做代工只是在起步阶段,“外贸代工还是占到了公司业务总量95%的比例,电商代工业务正在‘边走边看’。”
不同于著龙国际对于电商的“试水”态度,泉州旭龙箱包有限公司早几年就从外贸代工慢慢转到了电商代工。公司负责人杨旭说,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都让外贸代工企业备感生存压力。“目前国外的经济还未真正回暖,外贸的单子并不稳定,所以我们从前几年开始就转做国内企业的代工厂,尤其是这几年国内电商兴起,接的单子要多得多了。”他说,目前公司为国外企业做代工的订单只占20%左右,“公司的订单有不少来自国内的电商品牌”。
放到全国的大环境下,从外贸企业转型做电子商务代工厂的,并不在少数。这几年,国内“淘品牌”发展增速非常快,像凡客诚品、玛萨玛索、梦芭莎、初刻等都是成长迅速的代表性企业,这些品牌都是自己做产品设计,然后把订单交给代工厂来做,而传统的外贸代工企业,由于其产品品质具有相对优势,颇受一些“淘品牌”的青睐。
商机:靠“爆款”吃饭
“我们接电商的‘爆款’订单。同时有几家下单给公司生产的话,量就已经足够大了。”蔡著龙说,公司并不打算自己研发产品,还是走和外贸代工一样的“来样加工”模式。“这几年,从只做内衣到后来做家居服、运动装,甚至牛仔服等,公司的产品线已经非常丰富了,而且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生产模式,工人可以随时抽调出来组成一个生产组,应对各种‘插单’,所以完全可以适应电商的快速反应需要。”他说,电子商务公司由于最接近客户,往往能缩短用户需求和制造环节的距离,所以公司完全可以适应电子商务“小批量、多订单”的供应链模式。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