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纺织工业不断的扩大,生产力要素成本不断的提高,以及国际市场金融危机的不断骚扰和影响,产业的风险越来越大。抗击风险就是提高信息化水平,能够建立一整套抗拒风险和回避风险的机制。产业链的风险有很多,比如质量风险,每年由于服装的质量问题给企业和地方经济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利用项目自身的特点在面料监控、标准化认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避免因质量事件造成的风险。
面料有成千上万的品种,我们很难找到一种方法把所有面料分辨清楚。由于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在面料市场上造成了很多混乱。研究面料的电子商务首先要研究面料分类,面料的分类按照中国的国家标准有7大类21种,分别按照原材料、纱线成分、加工方法、组织结构来区分。而天然纤维、化纤织物又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各种各样的分类标准面料的信息化是摆在国家纺织面料馆首要的任务。为此,国家纺织面料馆自主开发了面料查询系统,在这样的查询系统,可以把录入到系统里的所有面料进行分类检索,同时这样一个查询系统还能为纺织面料数据库、信息库建设创造条件。根据这样的思路,获得国家标准委支持的纺织面料代码已经出台。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会对每个面料产品进行分类,然后录入数据库系统,可以让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查询。
同样一个面料产品也可以用一个编码来代表,首先是分类代码,然后是名称代码,最后是属性代码。分类代码是指这个面料是哪一类的产品,棉、毛或是麻。名称代码根据产品分类,比如牛仔裤等。属性代码代表了面料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织物组织结构,纤维成分、色彩、功能性等等。这样就可以通过代码精确的了解这产品的类别和属性,对供应链上下游以及B2B的电子商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