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四(6月20日)开始,储备棉投放成交比例出现下滑,甚至在5月7日以来每天全部成交的进口棉,也在当日出现流拍现象。刚开始市场有猜测是不是流拍的进口棉质量不符合纺织企业心理预期而没有人加价,但21日和24日储备棉投放的成交比例继续下滑,进口棉的竞拍热度也继续降温,以及本周一金融和商品市场整体出现跳水,大家纷纷议论起来,寻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拍储成交比例下降,企业资金紧张是主要原因。目前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用棉主要来自于拍储。目前大中型纺织企业订单虽长单不多,销售也不畅快,但在7月底竞拍即将结束之前,企业还是有较强的备货需求的,不少企业也希望通过拍储能拿到更多的配额。然而,企业资金趋于紧张,影响拍储的成交量。资金紧张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通过贷款获得资金的企业遇到紧缩流动性的情况下,资金来源偏紧。近两日国内股市大幅度下跌,主要原因是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大幅回落。对于市场资金的紧张,央行并没有出手相救,而是要求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防范风险。据专家分析,市场资金紧张主要原因是恐慌情绪和央行没有放松政策所致;资金紧张会持续到7月中下旬,配套的紧缩措施可能会继续出台。银行同时也控制了对外放贷,因此无论是每月从银行获得贷款或者是阶段性获得贷款的纺织企业,资金此时出现短缺是不可避免的。
2.最近销售不好,资金回笼不理想。6-8月份是纺织行业传统的淡季,目前纺织企业的产品销售订单情况并不太好,企业接单仍以短单为主,出口方面汇率的持续升值也对企业接单有一定影响,企业的资金回笼情况不理想,对企业的整个资金链都有影响。
3.资金放于他处,资金链整体紧张。且不说上市公司在股票大幅下跌时会受到影响,不少纺织企业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房地产或者相关的行业,在整体资金都紧张的情况下,企业整体的资金链受到影响,难免会影响到用于纺织生产和原料储备的层面上。
二、进口棉出现流拍不是必然但也不是偶然。对于进口棉竞拍,有企业也表示,国家增加进口棉的投放,对港口的进口棉现货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制,加上近期ICE期棉价格连续多日下跌,外棉现货价格整体出现下滑,企业在选择竞拍的进口棉还是港口的进口棉空间更大。6月下旬开始澳棉新花的到港量明显有增加,在关注新疆棉和竞拍的美棉的同时,企业也多一重选择。另外,进口棉与国棉不一样,投放的棉花不同产地混合到一捆,一些企业表示这样不利于企业配棉,在进口棉投放量增加的同时,也会慎重选择。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