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机新闻 >正文

国产纺织机械须尽快改变 “先苦后甜”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0日

 粗读了《中国纺织报》2013年第5412期刊载的题目为《多数设备替代进口 可靠性仍是软肋》的文章,颇有感触。
  文章从26家使用纺织机械的企业入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了比较翔实的数据材料,从多方面、多层次客观、具体地分析了国产纺织机械设备与进口设备的有关使用情况。
  我国纺织机械工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了迅速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一面,而且讲起来也比较具体。但有时候会忽视另一方面,那就是对于纺织机械产品中存在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等,这些问题虽然都进行过分析,而且天天讲、年年讲,但多数是一讲而过,雨过地皮湿。即使讲出点问题,也是原则化、表面化。
  从这份材料中可以看出,用户对国产纺织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有客观的评价。用户对纺机产品的稳定性意见占到81%,制造质量低的意见达到67%,反映自动化程度低的意见达到59%,而对纺织器材的满意率只占到18%,这毕竟是数字统计分析和宏观的反映。当然,我们还要看到,用户对纺织机械产品有客观的评价和殷切的期望,高达86%的意见认为,国产纺织机械有着价格合理的优势,可以满足生产需求的产品都在58%以上,有的品种达到73%。当然,这些指标不能也不足以引起我们的自满情绪。
  众所周知,进口纺织机械产品的质量有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技术上有它的先进性。苏尔寿·鲁蒂公司的片梭织机,寿力公司的空气压缩机都是打着“十年不检修”的口号才赢得一批批的用户,进而打入中国市场,但同时价格保持不变。在此次调查中,59%的用户认为进口设备价格高,认为配件价格高和售后服务不及时的分别占78%和56%。其实,这些也都是可以预见的。因为价格与价值也有背离的现象,特别是有些技术含量是无法用固定成本来计算的。这里使我想起一句老话:使用国产设备是先苦后甜,越来越甜。而使用进口设备,是先甜后苦,越来越苦。我们应当逐步改变这种局面,把“苦”尽量压缩直到消除,把“甜”的周期提前甚至无限延长。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97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机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