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为服装助兴开路,服装为城锦上添花。以服装名城远近闻名的大连市在服装产业一度遇冷后,将于今年9月举办的“2013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简称大连服博会)”发出了重振“服装名城”昔日雄风的信号。
1988年以来,每年9月举办的大连服博会已成功举办了23届,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专业展会,先后有3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参展,是一个集经贸、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国际性经济文化盛会,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面最广、效益最好的国际服装节之一。服博会把大连的服装生产和销售不断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使中国的服装艺术迅速走向世界,为中国服装走遍天下创造了良好条件。
然而,相对红红火火举办的一届又一届服博会,大连的服装产业却一直没有火起来。
大连服装产业何以遇冷?《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调查了解到,面料来源问题始终是困扰大连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链条,到目前依然靠进口和到南方采购;造势有余,突破不足,服装企业规模偏小,家族式企业多,名牌产品少。专家认为,大连要实现服装产业复兴,必须破解服装竞合难局、家族企业桎梏、品牌缺乏与重塑、专业人才培养与使用,以及行业管理等制约瓶颈,有文化、有合作才有市场,才能再现汉代“丝绸之路”、盛唐“衣披天下”的辉煌。
连续23届的大连服博会已成市民的盛大节日和大连的亮丽名片。不过,仅仅是节日、是名片还不够。
刚刚结束的第24届大连“服博会”新闻发布会透露出与以往不同的信号。本届服博会在往届博览会的基础上,会更深度地拓展各项功能,为参展商及贸易商提供便捷的通道,打造功能定位准确、富有创意和为大连产品交易提供优秀资源,推动自主品牌快速成长,助力本地服装产业大发展,加速服装产业集群的兴起。
记者还注意到一个重要细节,本届博览会的具体组织开展工作落到大连市外经贸局,意味着大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服装产业发展之路,更加强化产业的常态化管理与扶持。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