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工控专区 >正文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迎关键转折点

来源:中国转动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6日

 

目前中国国内市场上已有5万台左右工业机器人在服役,从工业机器人密度(制造业中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的机器人数量)来看,我国的机器人市场远未达到发达水平。

在绝对数量上,中国的机器人数量仅为日本的18%、德国的35%;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多的汽车产业,每万名工人中机器人数量只有90台,而日本有1600多台,美国有800多台。金模工控网首席分析师罗百辉认为,机器人产业将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兴的大型高技术产业。“十二五”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市场需求也将呈现井喷式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一台简单的搬运机器人,其成本相当于3年的工人工资,而寿命在10年以上。成本导向的技术升级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现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均价30多万,即使假设未来均价25万元,那么我国制造业对应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接近380亿元,算上系统的话,对应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140亿元。”国泰君安分析师吕娟认为,本土企业在工程师红利支持下,至少有数十倍的成长性。

在罗百辉看来,本土企业成功关键在5个要素:有主营业务利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有批量化生产的管理经验;有市场拓展营销能力;与政府(特别是当地政府)有良好的关系。即使长路漫漫,但资本市场的自动化故事早已高潮迭起。7月10日,秦川发展、公告将投资9万套(一期)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技术改造项目,引起市场强烈兴趣,该股开盘一字涨停。有意思的是,7月11日公司公告称正在积极推进重组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但市场反应平淡,机器人的故事显然比重组的故事更有趣。

市场的热捧映衬的却是国内企业的尴尬。中国本体制造企业35家,其中内资26家。201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年产量均小于500台。2012年本土品牌机器人销量仅1112台,独资及合资品牌销量高达25790台,市占率分别为4%和96%。

因此,不同厂商对自己的定位不同,因此也会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抓住细分市场更加重要。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52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工控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