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国产运动品牌关店潮将如何实现末路扭转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1日

  造成当下国产运动品牌如此惨淡的根源是,经销压货模式的难以续持,以及库存管理和品牌管理的双重不力。
  眼看着起高楼,眼看着楼塌了,曾经风生水起的国产运动品牌,当下却已进入萧瑟之季。据报道,在过去的两年中,国产运动品牌的关店潮一直在持续,而与之相伴随的,不仅是营收和利润的大幅下滑,其股价更是普遍狂跌,李宁和361°仅两年多时间,股价跌幅就分别高达71.60%和60.32%。
  如果单纯寻找外部因素,则既可以归之于,在2008年奥运会的东风将国产运动品牌拉至峰顶之后,自然会进入滑落阶段,又可以归之于,作为运动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体,在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之下,五年来6-14岁的学龄人口减少已高达近2000万。
  但是,外部因素或可解释国产运动品牌为何缓步不前,却难以从根本解释为何惨淡如此。造成当下国产运动品牌如此惨淡的根源是,经销压货模式的难以续持,以及库存管理和品牌管理的双重不力。
  先论经销压货模式的难以持续,在国产运动品牌的起步阶段,因为需要加快资金流动速度、以及刺激经销商销售热情,经销压货模式曾经为国产运动品牌的高速扩张立下汗马功劳。但是,成为萧何,败也萧何,在国产运动品牌已具规模且经销网点倍增之后,持续不断的经销压货模式,必然会造成经销商的消化不良,从而系统导致国产运动品牌对经销网点管控的失控以及持续堆砌的高库存压力。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68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