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落幕的荷兰第17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上,中国代表队表现优异,共获得四项冠军、一项亚军。一时间,有网友戏称“机器人为中国足球圆梦世界杯!”
“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表明中国在世界机器人版图上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近日,中国RoboCup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机器人进入智能时代的今天,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和系统集成,以期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实现全面赶超。
据了解,机器人一般分为传统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两类。传统机器人是具有执行程序能力和操作功能的机器人,只能在规定的环境中重复执行相对简单的规定动作。目前国际上已经大规模应用的工业机器人大多属于此类。
“智能机器人所处的环境往往是未知的、变化的和难以预测的,因此需要具备感觉、行动和思考三个要素,即能感知识别环境状态,具有学习能力,能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思考和规划,从而对外界做出适应性反应。”陈小平说,相比传统机器人“吃苦耐劳”、“力大无穷”等品质而言,“智能”是更令人向往的能力。
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在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有着长期的积累,占有明显优势,许多国际一流大学和著名企业都是机器人世界杯上的常客。近年来,中国高校、研究机构也纷纷进入机器人研究领域,研究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在本届机器人世界杯上,服务机器人组共有21支参赛队,中国科大“可佳”机器人由于受网络通讯原因的影响错失夺冠良机,但在“室内清洁”、“酒吧服务”和“超市购物”等9项主体技术测试中获得总分第一。这是历史上第一支美、德、日之外的团队在服务机器人主体测试中排位第一,标志着我国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研究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996年,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足球锦标赛)国际联盟成立时,曾提出宏伟设想——机器人足球队到2050年能战胜人类的世界杯足球赛冠军队。
“按照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态势,当初设定的这一目标总有一天会变成现实。”陈小平认为,人类研发机器人的目的不是战胜人类,而是服务人类、造福人类,因此RoboCup国际联盟正在采取措施,通过增强比赛的挑战性,加强竞赛与研究、应用的关联度等措施,来促进机器人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据他介绍,原来参加RoboCup中型组和人形组比赛的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近年来也纷纷转入智能机器人领域。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