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家门口的服装品牌,如今很难辨别它的“出身”。包装或伪装成假洋品牌,成为服装行业的“流行病”。怪罪消费者崇洋的同时,国产品牌缺乏竞争力、监管不力等也是病因。不过,揭开洋品牌的伪装面目,消费者的认可度就会大打折扣。
本土品牌爱披洋马甲
外国模特的海报、标榜异国风格的设计、来自另一半球的品牌故事……当这些“洋”元素不断出现在郑小姐一直关注的某服装品牌上,她不禁直呼:“明明就是本土品牌。”
郑小姐已不记得,何时起这个本土品牌贴上了众多的洋标签,但她留意到,自从有了这些洋元素之后,该品牌服装的售价“一路飙升”,而身边从前很少关注该品牌的朋友,也开始误会这是个“舶来品”。
事实上,郑小姐的“发现”,在当下的服装品牌中,已非个案。在日前江苏泰州工商部门调查的236个服装品牌中,7成以上品牌都是“洋名字”,且从商铺logo、服装吊牌、宣传画册到店员介绍都透露“洋品牌”的痕迹。
从假冒到变装招数升级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