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2013年棉纺企业 那些实实在在的“苦”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5日

2013年年初,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对2012年棉纺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总结为,棉纺织企业经受住了考验,行业逐渐向好,企业怀揣信心。现在,2013年已过半,棉纺织行业的形势却越来越复杂,内外棉价差高企、国外棉纱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等诸多不利因素使得棉纺织企业叫苦不迭。
  有些时候,在困难面前,企业并不是不知道怎么去突破困境,而是受大环境的影响,企业根本无力去改变现状,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国家政策能多给一些帮助。
  在本年度的年中企业调查中,上期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在突破困境中所采取的措施。这一期,我们把目光集中在企业的困难上,听一听棉纺企业那些实实在在的“苦”。
  双山集团:并不缺乏转型升级的意识
  2013年上半年,江苏双山集团完成销售收入4.5亿元,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与年度目标任务销售超10亿元相比压力较大。目前,双山集团生产基本满负荷,但接单量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常规产品销售难,资金回笼慢,研发新品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加大。
  随着国内经济进入深度调整,现行棉花收储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4000元/吨~5000元/吨的内外棉价价差,对棉纺企业造成很大影响,使企业失去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认为,棉花收储作为应急措施无可厚非,在特定阶段积极发挥了平衡各方利益的宏观调控作用。但是,如果被迫作为长期性政策,后果可能难以预测,很有可能给我国纺织产业带来全面危机。棉花收储政策带来的另一个弊端就是国内棉花质量下降,无法保证产品档次和质量要求,与进口棉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混等混级、三丝问题严重。
  另外,用工短缺已成为制约纺织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一大难题,目前用工成本持续上涨,已经达到企业可承受范围的临界点。此外,企业税赋压力较大,纺织行业本就是微利行业,棉花进项和销项税不一致增加了运行负担。企业融资难、贷款难、借贷成本高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加剧了企业运行的压力。
  企业对于转型升级调结构不缺乏认识,而是缺乏能力。双山集团在努力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正着力调优产品结构、促进转型升级。
  东华纺织:产品库存积压资金不足
  2013年上半年,江苏东华纺织有限公司棉纱产量6100吨,与去年基本持平,销售额13609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66%,亏损388万元,比去年同期亏损减少9.63万元。
  可以说,与去年相比,东华纺织的运行情况并没有多大变化。市场需求不足,订单减少,企业库存急剧增加,以致企业产品的价格压力很大。前一阶段,东华公司对自己企业生产的纱价作了千元幅度的下调,但销售情况仍没有明显好转,尤其是气流纺纱消库存十分艰难。对于产品积压库存的难题,东华纺织试图开发新产品,改变现状,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通常棉纺企业都是维持足够的棉花库存,以利于生产配棉,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品质的稳定。但是今年东华纺织公司因资金的压力,棉花库存较往年大幅减少,仅有1400吨,维持生产的话还不到一个月的用量。加上7月31日国储棉抛储结束,今年下半年的生产将面临“无米下锅”或“等米下锅”的局面,对稳定生产、提升品质带来严峻考验。
  目前,企业的增值税也使东华公司感到有点吃不消。东华公司每年的用棉量大约是16000吨,按照目前我国增值税的政策,“高征低扣”使得企业多承担4%的税,需要缴纳1200万元左右的税款。并且像东华纺织这类的正规企业来说,吨纱的税负较私营棉纺厂要高出六七百元,在国内市场价格竞争中同样处于劣势。
  目前,想要在短期内扭转企业亏损的局面很难,企业表示,如果不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纯粹从算经济账的角度,企业停产反而比正常运行亏损要少得多,当亏损到实在无法坚持的地步,将不得不选择大幅限产、停产。
  中恒纺织:销售增长利润降低
  2013年上半年,中恒纺织有限公司棉纱产量5886吨,同比去年增长20.3%;销售额17613万元,同比增长1.86%;实现利润20.85万元,同比减少1.43%。
  中恒纺织公司的处境也许就是大多数棉纺企业的尴尬处境。公司的生产和运营情况都正常,产品产量和销售额也都在增长,但是利润却出现下降,让企业感到很无奈。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76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