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印度纺织业欲参照中国勾勒“中国路径”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5日

从产业规模到发展方向,从消费水平到经济指标,印度纺织服装业者习惯以中国为样本与参照。由印度瓦齐尔顾问有限公司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25年,中国和印度服装市场总量将达到7400亿美元,超过美国和欧洲的725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虽然中国出口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国,但预计其国内需求增长将超过出口市场。而由于中国服装增长聚焦于国内消费和支出增加,印度有望获得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
  诚然,印度纺织服装业在过去五年来取得了一体化的进展,为了发挥其优势,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的调整还在继续。在日前由印度工业联合会(CII)主办的TEXCON2013纺织服装会议上,与会人士指出,除上述必做功课外,如果印度能加以改善引资环境,那么,服装业的出口竞争力或许可以与中国媲美。
  加强纤维研发 降低采购成本
  目前,印度的纺织服装出口商过于依赖出口退税,依靠产品研发而获取利润的意识薄弱。此外,由于印度出口服装的原辅料大多自其它国家采购,采购成本相应增加,在享受其他发达国家给予的贸易条款优惠时也容易受到限制。利丰集团(Li & Fung)印度地区行政副总裁迪皮·卡娃表示:“只有少数的印度国内厂商重视提升本土的生产效率,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降低采购成本的意识。”
  卡娃认为,国外采购商的需求增多将迫使印度纺织服装业改变。她强调说,从业者需要更为全面地考虑成本问题,包括间接成本和风险成本。比如在孟加拉国,工厂的生产成本虽然便宜,但是较差的劳资关系将导致交货期的延后,迫使买家支付更多的航空运输费用。在最终结算时,这些增加的成本都要由客户来支付。
  Vardhman纺织公司理事会主席达珊·拉尔·夏尔马说:“印度在按时交货上存在很多问题,劳动生产率下降,经验丰富的员工流失等原因导致信誉下降。但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夏尔马认为,通过调整产业并发挥其优势,印度纺织服装业能培育出独特的优势,包括应对不同规模的订单,并且专注于技术提升和设计研发。”
  此外,为了使印度国内服装行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夏尔马认为上游纺织业需加强纺纱、织布、印染技术,并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投资。在上游纤维开发方面,Indo Rama纤维公司顾问斐济强调了发展合成纤维和非棉纤维的重要性,“印度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的聚酯纤维展现出巨大潜力,印度人均聚酯纤维消费量增加。如果不能成为聚酯纤维的领导者,印度无法达到更高的出口目标。”
  营造宽松环境 引进外资技术
  瓦齐尔顾问有限公司的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纺织服装需求量将达到1万亿美元,为满足这些产品需要,全球产业需要再增加5000亿美元的投资。“如果印度能吸引超过25%的投资,那么在织造、面料的印染和后整理等环节的竞争力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夏尔马说。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9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