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诸多短板导致湖北纺织业多为沿海做嫁衣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1日

 “高质量的坯布,每米的出厂价格在20元左右,通过浙江的印染厂加工,1米染好的高质量坯布价格就会上涨到32元,涨幅高达60%。”昨日,湖北孝棉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孝棉”)董事长孙应安描述我省纺织业现状时如是说。
     连日来,记者走访我省龙头纺织企业发现,湖北纺织业产业链还不够健全,虽然“纺纱织造”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化纤和印染“短板”,湖北纺织业产品附加值并不高,行业的综合整体效益难以有效发挥,收益被沿海的下游企业赚走。
     现状
     湖北纺织业强在“纺纱织造”
     “到2017年,我省纺织产业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产业集群15个,过50亿元企业4家,过10亿元纺织服装自主品牌10个。”日前,省政府出台了加强冶金、石化、建材、纺织等4个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意见指出,我省将形成纺织、印染和服装等配套完善、竞争有力的行业结构,提高衣着、家用、产业用等终端消费产品生产能力和附加值。引导企业打造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知名度的驰(著)名商标,突破化纤“短腿”和印染“瓶颈”制约。纺织业是湖北省支柱产业之一,截至去年底,受益于沿海产业转移,我省纺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2000亿元。
     “虽然湖北是纺织业大省,但并不代表整个产业链都很强。”孙应安指出,湖北纺织强在纺纱和织造。
     孝棉是湖北纺织行业龙头企业。2012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20亿元的收入,纺纱和织造占据大头。”孙应安说。
     其实,孝棉只是湖北纺织业的一个“缩影”。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湖北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基地之一,纱线和坯布产量排在全国前列。
     原因
     存在化纤“短板”和印染“瓶颈”
     然而,作为传统纺织大省,湖北的纺织业也有薄弱环节。与江浙等沿海地区相比,湖北表面上差在竞争实力和盈利水平上,但实质上是差在市场和产业链上。孙应安表示,湖北纺织业存在化纤“短板”和印染“瓶颈”。
     2006年起,湖北年需化纤短纤约40万吨,但湖北化纤实际抽丝能力不到15万吨,主要集中在襄阳和宜昌两地。然而,根据湖北“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期,全省化纤产量将达到50万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但到那个时候,湖北纺织业的化纤需求量可能远不止40万吨。”孙应安说。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75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