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品牌上海”恒源祥:一根绒线织就传奇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9日

一个曾经只经营绒线的企业,可以走过八十六年风雨路!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店,到如今的庞大王国!恒源祥的成长,值得研究。

关于品牌,恒源祥,这个老字号究竟有着怎样的诠释和注解?对于恒源祥来说,八十七年怎样应对种种变化?

“规则”的建立就是为了打破

“恒源祥一直将电商作为战略课题。2005年就已考虑,一些地区早就开始运营。“2013年5月,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忠伟,刚参加了上海举办的“2013中国首届商业品牌电商化发展论坛”。

2011年,恒源祥成立电商部。陈忠伟随即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电商团队,已成功入驻天猫、京东、当当等多个电商平台。“今年预计电商销售将达2.5亿元。

“电商一定是未来商业发展的大趋势。”老品牌恒源祥主动拥抱电商时代令人惊叹。事实上,这种勇气对于恒源祥却并不缺乏。

久康洋杂货店的学徒、汇丰银行的白领、德记洋行的代理……凭借骨子里勤奋、好学、坚韧,一位名叫沈莱舟的年轻人在1927年拼出了自己的一个天地。这家以绒线为营生的小门店,就挤在上海四马路(现福州路)、山东路口弄堂边,正是今天的恒源祥前身。

“1927年,一个卖毛线小店开张是关键。”在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瑞旗看来,1936年初,沈莱舟创办中国第一家专门生产绒线的毛纺厂——上海裕民毛绒线厂则更是一次大转折。

当年绒线是舶来品,为抵制封杀,稳定货源,恒源祥“店厂合一”这步棋至关重要。

刘瑞旗至今记得,1956年公私合营后裕民毛绒线厂划归纺织局,改名“工贸七厂”占地50亩,规模相当大。建国初期,还有过轰轰烈烈的一段繁荣。

刘瑞旗办公室里,窗外有着最典型上海风景——高楼林立、霓虹闪烁。有时,会令人恍惚间回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八十年代。因为那有恒源祥一个关键转折,也有刘瑞旗的一个重要人生节点。

1987年,刘瑞旗正式接手恒源祥任经理。当时,恒源祥状况不容乐观。

上世纪八十年代,除南京路上150平米的国营绒线店,就是恒源祥这个店名,全部资产不过50万。绒线由国家统一购销,“资产小、规模小、还要养活很多人。”上任前,刘瑞旗就很清楚。

“当时计划经济,有时连工资都发不出。”1980年,何爱芳从崇明一家医院调到恒源祥。从技术熟练的麻醉师转行做营业员,何爱芳多少有些不情愿。然而,何爱芳始料未及,自己竟在恒源祥一干三十多年。

随后多年里,刘瑞旗做的许多件事,在何爱芳和很多员工眼中,无不是“风波”。因为每次都伴随着反对、质疑,最后却总是令人惊讶之后佩服。

1993年,恒源祥所属的万里百货和万象百货捆绑上市。为坚持恒源祥品牌战略,一系列艰难波折之后,2001年,刘瑞旗以MBO的方式成功实现恒源祥转制。这一抉择,成就了之后恒源祥的华丽转身。

“恒源祥的发展,就是不断积蓄力量,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从零售到制造、从私营到国有、从单品到多品、从国有民营到管理层收购、从经营品牌的策略意识到经营品牌的能力建设……在刘瑞旗看来,恒源祥被公认的五次转折,无不继承了创始人沈莱舟经营理念中最强的“基因”——“敢于打破规则、创立规则。”

恒源祥一楼大厅不断有人员进出。厅内,一座沈莱舟半身铜像静静凝望。这般情景,似乎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似曾相识:店里堆满品种齐全的绒线、学徒服装一致热情有礼、透过洁净的大玻璃橱窗,沈莱舟静静望着来往顾客,心中更有一个绒线王国。

“平均每100头羊中,就有一头剪下的毛被恒源祥使用。”如今,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绒线制造商,更是一家经营品牌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涉及家纺、针织、服饰三大产业板快,拥有2000多个规格品种。恒源祥联合体拥有1加国家级技术中心,15加子公司,100家加盟工厂和9000加经销网点。

“天马行空”创意无限的品牌至上

“买绒线兴圣街。”三十年代流行的这句上海俚语中,兴圣街绒线销售繁华场景可想而知。据说,当年光这里的绒线销售量就要占去全国的90%以上。

1935年,“恒源祥公记号绒线店”挤进了对手众多的兴圣街与法大马路(即金陵东路)口。由此佐证,恒源祥当年实力绝非一般。

恒源祥对品牌的超前意识和行动,很多历史记载中可见一斑。

上世纪三十年代,周旋、白杨、上官云子、童芷苓、竺水招等一大批明星为恒源祥代言;电台上,一遍遍放着恒源祥绒线广告;申报上,绒线编织大师冯秋萍和黄培英只钟爱恒源祥绒线。买一磅绒线送一副竹针、开班冯秋萍绒线编结班、举办绒线编结有奖竞赛、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任评委、推出海陆空有奖销售……

即便今天看来,当年沈莱舟这些营销手段都可谓是神来之笔。每次策划均能轰动一时,带动整个绒线销售。

“20年前,很多生活用品都是上海产,引以为豪的品牌也都集中在上海轻工业。”刘瑞旗记忆中,改革开放后,上海很多国营工厂停产关门。随之消失的还有很多老品牌,一度一起叱咤全国又一起覆没。

作为恒源祥第二代掌门人,刘瑞旗有时更有些“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壮士情怀。

1987年,刘瑞旗以有限资金对南京路上30年未装修的店铺大胆装修。9月16日《新民晚报》大登广告,做了巨大绒线球和竹针吸引眼球,重新开张。

结果,顾客排成长队人山人海,场面不亚于旧上海的“轧金子”。积压的毛线销售一清,店员由愁眉苦脸变眉开眼笑。

“1991年生产了50吨绒线,没人知道。恒源祥员工跑遍全国去推销。 ”艰苦推销了一年之后,刘瑞旗一个举动令何爱芳和很多职工忐忑不已。

1992年,刘瑞旗义无反顾借了10万元做电视广告。破天荒在台湾电视剧《婉君》节目上投放三段5秒广告;后来央视“恒源祥、羊羊羊”一度被评为最“恶俗”广告。然而,两次却都出其不意大获成功。

“当年销售2600吨绒线。”何爱芳说,很多商家带着成打的毛票来店里买绒线。一些胆大的小贩,就在店门口卖“恒源祥”羊毛鞋垫。实际上恒源祥从未生产过这种产品。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感觉绣像中人物的眼睛一直盯着你。”一楼一间展厅内,两幅绒线绣像逼真无比。每次有重要客人来,陈忠伟都要带他们见见“罗格”和“萨马兰奇”。据说,来中国的罗格看见自己的肖像绒线绣后,“毫不客气”要了过去。

凭借一张照片、一根绒线、一个绣娘、3至6个月的煎熬……作为传统技艺的绒线绣,濒临失传。为支持奥运会,恒源祥又出了个奇招,把奥委会历任主席绒绣像作为濒临失传的非遗作品进行推广,传技艺打广告一举两得。

2004年,恒源祥在澳大利亚以600万元人民币价格买下了90公斤顶级超细羊毛;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之一,举办奥运国服设计大赛;2012年,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礼仪装备,黄色镶边、24K镀金扣点睛的红色礼服惊艳全场;开设“编织绒线与智力开发”研究课题;“手工编制毛线与预防老年痴呆”也被当作科研课题……

在一个个“点石成金“的品牌创意中,恒源祥名气越来越大。2007年,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估商标价值竟高达94.58亿元。

2012年7月30日《中国经营报》研究报告显示:恒源祥在与可口可乐、纽崔莱、伊利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比较中,在独特的、品质有保证、值得信赖、有社会责任感等4项指标上名列第一。

 

[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38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