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在沌口经开万达广场,将出现一家5000平米的“超级服装店”,这个面积约是普通服装店的100倍,上架服装达到3万件。店里的服装品牌将来自武汉数百个服装企业,但它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汉工场”。
昨日下午,这一新诞生的服装店品牌在汉举行品牌联盟推介会。会上,武汉市服装商会会长刘树仁表示,将向西班牙“ZARA”学习,将“汉工场”打造成类似ZARA一样的时尚品牌。
抱团发展
汉企联手打造“汉工场”
昨日下午,来自武汉服装行业的300多家企业负责人齐聚武汉市人民政府二楼会议厅,为武汉首个区域化商业品牌——“汉工场”做品牌推介。
此时,武汉市服装商会会长刘树仁又多了一个身份——“汉工场”项目的法人代表。
“汉工场”究竟是什么?“它可以被称为一种区域性的渠道品牌,也就是汉版的‘ZARA’。”刘树仁一言以概之,“‘汉工场’将被打造成类似ZARA一样的时尚服装品牌和专营“汉工场”品牌服装的连锁零售品牌。”
在“汉工场”的品牌介绍中,它被称为一种集合店,与多数快时尚品牌一样,它将汇集众多服装品牌服饰,统一贴上“汉工场”的LOGO,在集合店铺里售卖。而目前,“汉工场”采购范围面向武汉1600余家汉派服装企业。
刘树仁介绍,去年7月2日,武汉服装商会旗下的14家企业联合出资一起注册了武汉汉派商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今年4月,楚天金报刊发《江城一服装品牌被迫借道英国》的报道,讲述武汉原创服装品牌“唐城”因“汉派”标签备受歧视而被迫外迁。围绕这一案例折射出来的汉派服饰“去汉化”现象,金报连续推出10篇“汉派服装品牌外迁”系列报道。这一组报道给了包括刘树仁在内的武汉服装业企业家相当大的触动。刘树仁昨日坦言,金报报道确实给了他启发,对“汉工场”的诞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汉工场”这一名称,刘树仁表示:我们就是要非常自信地告诉外界,汉工场是武汉的品牌。
牵手万达
计划3-5年覆盖全国
根据规划,作为超级服装店的“汉工场”,将与大型商业MALL合作,在3—5年内覆盖全国。
目前,“汉工场”已与万达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万达百货在2015年将开至130家。而牵手万达,“汉工场”的目标3-5年内,能在国内每个二线城市开出“汉工场”。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