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的最新数据,今年前7个月,我国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6016.37亿元,同比增长0.8%。
出口退税与外贸企业息息相关。在外贸形势不振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多措并举,不断简化优化退税流程,助力外贸企业抵御“寒冬”。
出口退税前7月超6000亿元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处于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时期,一些外贸企业遭遇“寒冬”。从出口退(免)税看,今年前7个月,累计办理6016.37亿元,同比增长0.8%。
税务总局货物与劳务税司介绍,企业办理退税一般在出口后2至3个月,比如今年上半年,办理退税对应的是去年10月至3月的出口情况,其增幅与退税的进出口额增幅大体吻合。
近些年,我国出口退税的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去年,我国出口退(免)税首次超过1万亿元,占税收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为我国排名前三位的出口退税大省。
浙江省杭州市国税局总经济师冯志刚介绍,今年上半年,杭州外贸出口173.63亿美元,同比增长2.9%,增幅延续低位徘徊态势,1至7月,全市为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149.75亿元。
退税流程不断简化优化
去年9月,广东省中山市电子退税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告别了多年纸质资料退税模式。“今年以来,这一平台运行更加成熟,企业退税的周期因此缩短了3至5天,如按银行贷款利息测算,全年为出口企业节省资金成本800万元。”广东中山市国税局局长唐华安说。
事实上,近些年,我国在充分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不断简化优化退税流程,推动出口退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比如延长出口退税申报期限、扩大免税范围、实行网上报税、下放审批权等。
一些出口退税大省,还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出口退税分类管理制度,为一些规模较大、纳税信誉较高的企业建立“绿色通道”。比如,浙江省0.9%的企业归为一级退税管理,办理退(免)税占比达20.6%,在保障税款安全的前提下,为这些企业退税有效缩短时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