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博士称,上海自贸区可以采取“保税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做法,既赋予自贸区新的业务范畴,也可以试水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为未来中国的金融改革探索可行之路。
金融时报周三援引赵庆明的话称,在离岸金融方面,大体可以有以下四方面尝试,包括通过制定较低的准入门槛,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区内;实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实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并完全放开基于人民币汇率的衍生品交易;实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他认为,改革就有风险,尤其金融改革和开放,相比实体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可能蕴含着更大的风险。但是风险问题不应该阻止也从未能阻止改革的步伐。
“相比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地人民币离岸中心,在我国自贸区内的人民币离岸业务更有利于我国监管部门的监控和管理,更能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经验。”赵庆明称。
他提到,对于区内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不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央行也不必对区内银行提供人民币流动性;允许金融机构对人民币存款和贷款利率自由定价;人民币存款资金应限定为区内企业和个人存款以及境外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存款,贷款对象也应限制为区内企业和个人以及境外企业和个人。
他并认为,区内企业从境内获得的资本金和货款可以入账,但是禁止或严格限制从境内借贷;区内个人的工资收入、其他合法收入以及海外收入可以开立人民币账户,但是禁止将个人在境内的人民币资金转存该账户。还可以放开所有的基于人民币利率的衍生品交易。区内各交易主体之间以及他们与境外之间的资本项目自由交易,货币自由兑换。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