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上海自贸区将为中国民企带来哪些“红利”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9日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尽管相关细则还未公开,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即将进行的财税、金融、外汇、贸易等方面的改革,将为广大民营企业发展带来实质性利好。
  正面效应不低于加入WTO
  上海提出的自由贸易区,并不是双边与多边国家或地区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而是一国主动开放、单方面实施的一个开放举措。
  自由贸易区中的所谓"自由",更多意义上是指在特定区域内贸易、物流和关税的自由,核心是通过放松管制,加快货物进出、人员往来、资金流动、信息传递。相对比"境内关内",这种"境内关外"无疑能够更大限度地减少贸易成本,促进贸易与交流。
  根据学者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这些自由贸易区在具体管理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有五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自由贸易区功能定位为综合发展,基本功能是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商业或工业性简单加工、商品展示及金融、货运等服务贸易功能。
  二是自由贸易区管理和法制保障健全完备。各国、地区都是先立法后设区,以严密的法律法规保障自由贸易区健康发展。
  三是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机构权威性强。国家和地区都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自由贸易区区内实行统一管理,效率高,授权上大体相近,都是港区合一。
  四是重视优惠政策,并各具特色。免征关税,并赋予其他税捐优惠,以鼓励外商前来投资。
  五是自由区的海关监管十分便捷。海关机构大都比较精简,管理十分便捷,海关监管手续简化,一概免除繁杂的常规手续,对区内企业和货物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和"管住卡口,管出不管进"。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洲表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创立意义非同小可,做得好的话,给中国带来的效应不低于加入WTO。黄海洲表示,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正在制定一些新的贸易规划,在一些新的贸易规则谈判中,中国是被排斥在外的,比如TPP、TPZ,它实现的规则远远高于WTO。因此,中国必在更高的标准上参与全球贸易规划的制定。
  民企对税收优惠寄于期望
  上海市工商联8月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民营企业综合税费负担仍然较重。今年上半年,上海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上缴税金同比增长9.3%,而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2%。二季度民营中小微型企业经营情况抽样调查中,近半数企业上缴税金总额同比增加;而同时,净利润同比增加的企业比例为四成。小微企业对于加大税收优惠扶持力度的呼声也日渐增多。从调查情况来看,希望政府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比例达到76%,远高于企业对其它政策的期望比例。
  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自贸区内的民营企业减免税负无疑是可以首肯的。有消息称,上海自贸区将推动税收创新,其中将包括对区内一些企业由原来25%税率减少到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扬州新凤凰家公司执行董事姜飙认为,“如果真像传闻中所得税降至15%,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大的利好。”瑞银证券也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将有利于扩大上海的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对相关企业的业绩形成直接的利好。
  吸引民资参与金融改革
  最近,上海市政府在贯彻落实“金融国十条”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表示,上海要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出具有上海特点的方案和操作办法,争取在上海先行先试,使国家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有关部署在上海最先落地。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88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