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开启了机器人时代。自从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施展拳脚后,它就以惊人的生命力在不算长的40多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最先在发达国家的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机器人潮流在中国制造业亦如洪水般袭来。令企业主为之振奋的是,机器人正在从汽车业扩展到一般制造业,如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及家具制造业等。它们对机器人的需求在成倍增长,甚至超过了汽车业。
机器人红利期即将来临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是产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作为数字化智能化在工业领域的代表,发达国家均将工业机器人作为其制造业复苏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加之工信部关于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出台在即,我国工业机器人将迎来战略发展期,可以说该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其红利期即将来临。
2004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年增长率保持在40%,这一增速自2008年之后呈现加快趋势。同时,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则以每年4%的速度下降,这为扩展其应用打开了空间。然而,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拥有量仅是日本的五分之一、美国和德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从机器人密度(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上看,韩国是347台,日本是339台,德国是261台,而我国仅为10台,差距十分明显。
《2013-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面对光明的产业前景与产业化起步初期的薄弱基础,我国机器人产业需尽早建立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计划等顶层设计。政策应当积极引导企业突破关键技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布局产业,尽早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包装机器人前景可期
包装机器人在包装生产领域的使用实践证明,它在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等方面,有着令世人瞩目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和社会各层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新的世纪,机器人工业必将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和更加广泛的应用。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