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黄萎病导致今年新疆乌苏万余亩棉花减产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一边是枝繁叶茂、长势喜人的棉花,一边是泛黄、蔫枯的棉株上顶着四五个还未完全炸开的棉桃,蹲在田埂上的田通峰直犯愁。
  田通峰是乌苏市皇宫镇老庄子村村民,2012年他和该镇270余户村民一起购买了“湘杂棉15号”棉种,种植面积一万余亩。2013年农户种植“湘杂棉15号”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棉株发黑、干枯等情况,导致大面积减产。
  2013年7月,经专家鉴定,棉花减产系黄萎病所致。专家认为,涉案地块黄萎病病情指数平均达到45.8,发病株率71.6%,为高感黄萎病。而“湘杂棉15号”在前期宣传时声称,该品种属于高抗枯萎、耐黄萎病、产量高。村民认为,销售商存在虚假宣传。此事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建议农户按司法诉讼索赔程序维权。
  9月份,棉花陆续进入采摘期,眼看着一拨拨拾花工在别人家的地里忙得不亦乐乎,而自家的棉花地却无人问津。
  9月10日,记者走访了皇宫镇老庄子村和皇宫村的多户村民,了解到很多农户种植的“湘杂棉15号”都出现了黄萎病症状,面临减产困境。
  田通峰的家中种植了19亩棉花,其中10亩种植的是“湘杂棉15号”,其余种植的是“花棉3号”,两个品种的棉花一起种植,但长势却相差甚远。
  据农户介绍,一般情况下,每株棉花至少长20个桃子,但“湘杂棉15号”却只有四五个桃子。田通峰随手拔了几棵棉株,棉株枯黄没有一点水分,棉株上的桃子只有乒乓球大小,刚刚炸开,却已干枯。
  “往年杂交棉亩产至少400公斤,2013年亩产却不足100公斤。而往年每亩毛收入约3500元,除去1500元农药、种子、化肥的费用,每亩纯收入至少在2000元。”田通峰说,“一想到地里的棉花就睡不着,一家老小都靠种棉花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为了减少损失,田通峰决定自己采摘棉花。“棉株上的桃子少长得稀疏,不容易摘,两个小时才摘了不到10公斤。”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82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