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月份新生入学,上一届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优秀论文评选也落下帷幕。本报重点走访了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南通大学、苏州大学等专业历史悠久的院校,并独具匠心地将这5所高校提供的25篇优秀论文交给企业进行二次会诊,试图寻找院校标准下的“优秀”与企业意念中的“实用”有何差距。
按照技术工艺的不同,我们将25篇优秀论文分为针刺、水刺、纺粘、熔喷、静电纺、原料纤维性能探究等6大类,分别交由各自领域对应的25家企业进行点评,形成一对一的捆绑模式,为的是防止同一家企业因自身偏好而影响了对论文实用性的公正评价。
从评价结果来看,并不出人意料的是,不少企业认为论文的部分内容早已量化生产,无须再议;也有企业对于某些课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希望参与后续研发;但更多的是企业对于论文结论与实际生产存在的差距感到无奈。不少企业坦言,学生闷头在学校做实验,深知原理,对一线生产却极为陌生,然而企业真正极度稀缺的是具备丰富知识的专业人才。初级学术资源的空置之于缺乏理论创新的行业究竟有多少需要弥合的空间?
早前四川大学新闻系提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曾引进了社会极大反响,但更多的人表示,工科学生通过做毕业论文,可以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是本科教育的灵魂部分,在理工科院校不可能取消毕业论文,但不排除将毕业论文进化为毕业设计的可能。从理论上讲,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研究应该是互相依托和互相促进的,但是对于目前的非织造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来讲,却有着明显的脱节。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