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2013年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研究分析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7日

一场基于下游及终端消费者需求的变革发生了
  去年10月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现场气氛依旧火爆,展出面积达15万平方米,有来自约2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300家参展商参展。
  但不同的是,许多展商都没有了往年的豪气,订单减少、业务量下降是许多展商透露出的一致信息。
  “从国外客户来看,以前基本对产品种类没有太多要求,但今年由于国际形势不是很乐观,许多国外客户以前单个品种10万米的订单有可能就会变成10万米订单中有10个产品,而且其中至少6个是新品种。”当谈及国外客户对产品需求有哪些具体变化时,吴江市永达纺织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沈振华总结道。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江苏南通地区进口纺织面料一路振荡上行,当年6月份共进口纺织面料15.36万米,货值64.3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加26.36%和27.67%,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小批量、多品种纺织面料从日本进口更具优势。
  为了应对严峻的市场环境,泉州面料行业普遍下调了面料销售单价。去年,百宏就下调了旗下的产品售价,幅度高达16%,但由于下降后利润一下子被削薄,尽管销售量有所上升,但利润增长幅度并不大。
  “能够继续生存下来的企业已经很不容易了。”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锋谈起当下的形势,表示不容乐观。他认为,当前下游服装业的库存压力还没有看到逆转的苗头,上游的纺织企业还是颇有压力。
  如今,能否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期的行业变化,不仅是下游服装快时尚化的要求,也是面料企业生存的现实需求。
  “国外面料公司给我们便利的定货方式,他们提供面料定织定染,即便你只定几米的面料也能很快得到。这样的服务,与国内面料企业动辄上千米的起定量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著名设计师郭培说。
  她还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配合他们开发市场,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市场信息。这既有利于他们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我们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我们需要的面料。”
  何徐麒曾细致阐述过国内供应链的嬗变。他举例,北上广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越来越多,需要快速完成应季作品设计,推向市场。但在面料备货环节就被“卡住”:他们需要很多小批量的特殊面料,传统面料工厂却是1000米起订,成为个性化的服装定制的障碍。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1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