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资讯 >正文

日本服装海外产地多元化带来交期延迟困扰 采购与物流一体化调配迫在眉睫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9日

 

随着在东南亚与南亚的服装生产不断扩大,日本企业不得不认真思考并确立切实可行的物流战略。因为与在中国生产相比,这些国家和地区更为偏远,运输需要花费的时间更多,物流手段与物流服务商也很有限。由于交货延迟,企业不得不使用空运导致成本骤升的情况屡见不鲜。不仅是生产,把物流也委托给商社与定牌生产(OEM)企业的服饰制造商与零售商不在少数。

有人士指出,商社掌握的物流企业信息比较分散、呈点状分布,对地区的整体把握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陆路运输网日益完善,高附加值产品使用空运的情况也日益增多。

目前,已经进入了物流战略左右竞争力的时代。在中国生产服装,商社只要委托产品检测公司,便可直接出口日本,通关手续等也均可由其代劳,十分方便。以前不少服饰制造商与零售商认为,在东南亚生产与在中国生产没有区别,直接贸易轻而易举。但是,由于没有充分地理解当地的贸易组织结构、在原产地证明等文件上有所疏漏等,物流企业不得不支付100%关税的情况屡有发生。

最近,这样的例子有所减少。现在,连接亚洲与日本的海上运输船次很多,有物流企业表示,只要交货期没问题,“ 在哪儿出口通关都变简单了”。但有时由于交货期被大幅延迟,企业不得不采用空运的例子仍然不少。根据某大型物流企业的数据计算,采用空运的成本与使用普通集装箱海运的成本相比,每件服饰商品的费用将增加近100倍。

推动采购物流有机结合 

虽然造成交货延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多数企业把矛头指向了面料与辅料采购调配的物流环节。事实上,在缅甸与柬埔寨等地无法进行就地采购。最近,为了降低成本,从东盟其他国家、中国以及印度等调配面料与辅料的例子不断增多,相应地在进口通关手续上也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商社的OEM公司也指出,子公司、当地法人与总公司错综复杂,哪个环节会成为障碍很难判断。

今年,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针对当地日系企业进行了调查,通关的实际情况在调查中得到了真实反映。比如,在面向日本的服装生产不断扩大的印度尼西亚,报关员不足、对实际业务不熟悉等因素造成工作程序缓慢。据了解,出厂货物必须要接受书面审查与货物检查,到通关完毕最短也要2周时间,最长要花1个月的时间。

目前,许多物流企业指出,日本的订单方往往只关注产品物流,缺乏与采购调配物流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战略。在上文印度尼西亚的例子中,欧美企业会直接与海关交涉,争取早日解决问题。但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认为,日系企业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忍气吞声”。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82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国际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