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记者在第五师八十一团各连队看到,随着隆隆的采棉机在眼前驶过,不一会工夫,一大片棉田已采收完毕,采收的棉花直接进入加工厂,职工省时省心更省钱。
八连职工龙秀娟种植棉花54亩,实行机采后节本增效,受益匪浅,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4亩棉花,昨天晚上用了4个小时就采完了,要是用人工捡的话,需要忙40多天,捡花工钱要900多块钱一亩,机采棉我们一亩地花了两百多。”
八十一团是第五师植棉大团,也是“北疆牌”棉花的主要种植基地之一,植棉水平较高,连续多次创北疆地区棉花大面积高产纪录,在推进团场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团党委按照“三化”发展的要求和标准,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从实施产业结构大调整、职工增收、团场增效和增强棉花市场竞争力出发,加快机采棉推广步伐,降低棉花种植成本。
八十一团农业科长邓怀贵介绍,在机采上为什么推广这么快,首先还是职工积极性高,职工积极性高的主要原因是拾花成本大大降低。据悉,一台采棉机一天采摘棉花200亩左右,大大的提高了棉花采摘的进度,保证了秋收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外来人员的减少,也减少了很多安全隐患,减轻了干部的管理压力,保证了秋收期间的安全生产。龙秀娟说:“实行机采后,为我们节约了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我们都非常喜欢。”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