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企业主,对于民营经济发达的佛山而言,这个问题尤其突出,但也有例外。
“经常听到别人说小微企业融资难,但对我们来说,这个问题从来就不存在。”陈树彬说这话时充满了自信,他担任南海区纺织行业协会(简称“纺织协会”)会长,在他的带领下,纺织协会与银行展开了长达10年的深度合作。
早在2003年,南海西樵的纺企就以协会的名义与广发银行进行谈判,并成功从银行获得10亿元授信额度,这让纺企首次尝到抱团发展的甜头。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抱团意识不断强化,在协会的组织下先后成立行业内部的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并通过各种金融创新解决行业发展的融资难题。
抱团发展获银行10亿授信
对纺企来说,设备的升级改造一直是个难题,“我们生产用的设备1台基本在40万元左右,一般企业改造和扩产至少要20-100台,对中小企业来说,短时间要拿几千万元买设备压力会很大,但如果向银行申请设备按揭,压力就会小很多。”陈树彬介绍,为帮助纺织协会会员进行设备更新和改造,目前协会正在向广发银行申请3亿元的授信额度。
纺企向银行申请数亿元的贷款授信,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相比家电、陶瓷等行业,纺织行业的集中度要小得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过去很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设置了各项门槛,单个企业去和银行谈判没有筹码,要谈几千万或者一两亿元基本不可能。”陈树彬介绍,纺企的弱势地位让他们走上抱团发展的道路。
本世纪初,在政府的鼓励下,南海西樵的纺企不断强化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地位,并通过协会的名义与银行进行谈判,“因谈的项目是以整个行业作为筹码,基本上谈成的机会很高。”2003年,陈树彬代表纺织协会与广发银行签订1份10亿元的授信协议,让他更加坚信纺织行业抱团发展的必要性。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