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场需求和汇率波动的影响,大部分出口企业的订单只排到今年11、12月份,很少有企业接到明年初的订单
正如许多人所预料,19日闭幕的第114届广交会(一期)成交并不理想。据最新统计,本期广交会共实现成交207.2亿美元,比今年4月的113届(一期)下降7.6%,比去年同期的112届(一期)仅增长1.5%。
在前3季度外贸数据低位企稳的大背景下,目前的外贸形势可谓乍暖还寒。
难见明年订单
“过去一谈就是半年的大订单,现在越来越少了,都是短单、小单,订单频率也快了。”山东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经理王建军说,“汇率、原材料价格都在波动,如果价格波动特别大,经销商也会违约,毕竟谁也不愿意承担风险,所以现在我们都是一单一谈价。”
据了解,受市场需求和汇率波动的影响,大部分出口企业的订单只排到今年11、12月份,很少有企业接到明年初的订单。
值得注意 的是,新兴市场在广交会上的表现黯然失色。据统计,本届广交会 上,来自印度和非洲的客商环比降幅分别达到 31% 和30.9%。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今年二季度以来很多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贬 值,导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变相涨价。
雪上加霜的是,据中国机电商会通报,“营改增”客观上使贸易型外贸企业出口成本剧增。例如货代运输公司通过在正常运费基础上加收6%-7%的增值税及其附加税,将增值税全部转嫁给接受其运输服务的出口企业,其中接受运输服务的生产型企业可将新增部分进行抵扣,但纯贸易型外贸企业不能申报退税,只能全部承担,因而资金压力大增。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