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陆续出炉的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从低谷中走出,进入了“稳中向好”的阶段。无论是GDP、投资、消费、外贸,还是用电量、PMI、CPI与PPI,需求的回升与增加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在宏观经济全面回暖的同时,订单量回升的诸多制造业企业却依旧存着原有的担忧,成本不断上涨、竞争日益激烈,老问题会不会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而消失呢?
“今年前三季度的订单量不少,尤其是二季度以后,订单量增加得很快。”江苏昆山力标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卫东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生产螺丝模具的小型企业,张卫东一向把自己公司的运行情况看做是宏观经济的一个晴雨表。“螺丝模具是最基本的工业消耗品,作为制造业的上游原材料企业,我们的订单数量其实很反应经济的活跃度。”
与力标五金一样,今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订单数量大都出现了明显的回升,正在参加第114届广交会的本斯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滨告诉记者,虽然今年的广交会不如以往火爆,但受益于新产品云智能远程控制电饭煲受到市场认可,本斯集团旗下的深圳本斯智能电器有限公司还是获得了不少订单,“这届拿的订单会比上届多,全年销售额可能会翻番。”
不过,订单数量的增加并没有给张卫东和张滨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实惠,因为与此同时企业的成本在不断上涨、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十年前从美国回国创业时,人工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如今已占到企业经营成本的三分之一了,并且还在不断上涨,感觉上,今年人工成本涨了10%。”张滨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