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工资的涨幅,国内服装价格的涨幅显然要高很多。在动辄上千元的服装价格背后,究竟哪些因素在左右着定价?
“这两年国内服装价格简直高得有点离谱,还别说那些大商场里的知名品牌,感觉就连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里的衣服价格都涨了一倍左右。”北京白领黄晶(化名)对此深表无奈。
“不只是国内品牌,一些洋品牌其实也在顺势涨价。”黄晶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两年前John&david的毛衣打完折才几百元钱,今年在北京燕莎奥特莱斯打折后都要一两千元左右。
在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营销系主任任力看来,现在高档商场洋品牌可谓遍地开花,而且多数价格不菲,但并非所有洋品牌都是物有所值。
据任力介绍,有些洋品牌在本土属于比较便宜的超市类商品,往往在进入中国后就被包装成了所谓的高档产品;还有些知名品牌如Prada、Boss、Coach等,很多产品虽然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但销售价格可能比在其他国家的售价还要高。
“国内服装品牌提价或者较高价往往会遭受质疑乃至冷遇,在价格基本接近的情况下,大多数消费者仍然会选择那些洋品牌。”在北京从事多年国内品牌服装零售业务的刘晓(化名)对此深表忧虑,未来国内服装品牌究竟该何去何从?
服装的倍率定价
看着商场内琳琅满目但又价格不菲的服装,黄晶感叹,如今工资上涨幅度并不大,但国内服装价格的涨幅已经远远地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对此,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与两年前相比,服装价格确实有很大的涨幅,涨幅大概在20%至40%之间。不同的品牌,针对的不同客户群体,价格涨幅也不尽相同。
那么,国内服装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朱庆骅表示,导致国内服装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人工、租金等成本的上涨。这些推高了服装制造成本,进而对终端零售价格形成支撑。
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付奎认为,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涨是最基本的两个影响因素。
“今年国内羊绒类服装价格大概上涨了20%到30%,与羊毛、羊绒价格的上涨直接相关。”付奎表示。
刘晓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服装零售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但是很多公司为了持续发展都渴望能够稳定住员工,近年来员工的工资福利等都在不断上涨。
“人工成本的涨幅大概在10%至20%左右。”朱庆骅研究员表示。
任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近年来商场的租金随着商业地产的升温也在不断上涨,这些都会最终反映到服装的价格上。
据刘晓透露,有的服装品牌进入商场后,由于面临着商场巨大的租金、抽成等压力,会选择大幅度提高自身销售价格,有的甚至高达成本价数倍以上。
刘晓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很多大商场的租金都比较高,有的服装品牌所要支付的商场租金甚至比它的营业额都要高,此外有些商场还会根据商家的营业额进行不同比例的抽成。
据任力介绍,国外对于产品产地的规定非常严格,要求予以清楚地标注,但就国内而言,一些商家往往在产地标注上大做文章。
任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比如一些品牌不写自己MadeinItaly,只是写上一个Italy,说明其品牌是意大利的,但产地很可能就在中国。
“一个产品的产地不同对价格影响很大,利润空间也将差距甚远。”任力说。
国产品牌涨价的纠结
对于不断涨价的国内服装品牌,北京白领黄晶选择了转战海外市场。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与黄晶心态类似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
多年从事服装零售行业的刘晓也感叹,国内服装品牌涨价本就十分尴尬,不涨价利润则在不断下降,涨价了消费人群又将因之减少。
任力则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目前经营服装行业困难很多,并不是涨价了经营者就赚钱了,反倒是大家普遍反映库存越来越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朱庆骅则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在成本上涨、终端零售价格回归理性的情况下,服装行业利润空间有所下降,专卖店利润在40%至70%左右,商场则在60%至70%左右。
在任力看来,目前国内一些品牌在设计和质量上已经不亚于国外的一线奢侈品牌,而消费者总是盲从于所谓的国外品牌,国内品牌很难获得价格上的认可。
“同意大利、美国等品牌相比,几乎一样原料的产品,由于对方品牌运作好,管理又高效,对方以1000元价格出售很顺利,国产品牌500元都很难卖掉。”任力表示。
更让任力感到痛心的是,很多消费者实际上拿到的产品有些也是在国内生产的,只是多背了个国外产品的标志,这反过来又影响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