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里随便一件连衣裙都要1000多元,服装涨价越来越凶了。”虽然近期各大百货借国庆、周年庆等活动大力促销,但消费者对于服装价格过高的抱怨声却不见少。
近几年服装价格年年上涨,与前两年相比,服装价格涨幅达到了20%-40%左右。业内称,除人工、原料等基本成本上涨的因素外,企业“自抬身价”的定价策略,也是服装价格连年上涨的一大“推手”。
服装连年上涨最高涨四成
昨日,记者走访大洋、东百、王府井等多家百货,发现比服装款式更“亮”的是价格。
不少消费者感叹服装价格涨得夸张。市民李小姐说,两年前在BasicHouse花790元买了一件薄风衣,“但是今年再看同品牌同类型的风衣,售价已经近1500元/件,即使打了折,也要1300元。”
林小姐想买一件棉衣,但逛了一圈发现,价格基本都要接近2000元/件,“以前一件羽绒服才一两千元,但现下棉衣都要卖到2000元了。”
走访中,记者发现,三四百元的秋冬装在百货已经是很难见到。在Eland,一件毛衣售价也要1298元。而诸如Only、Esppit等品牌的毛衣售价也基本维持在600元/件以上。
业内人士称,近几年,无论是男装、女装、童装或鞋类都有连年上涨的趋势,涨幅高达20%-40%。
福建省服装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林磊更是坦言,品牌服装价格每年都有10%以内的上涨。
而据福建省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2005年-2012年的五年间,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从186.7元涨到了310.14元。最新的数据更是显示,全省人均衣着消费支出达到471.44元的高位。
至少三成服装品牌是“假高端”
林磊称,在原材料价格、租金成本、劳动力价格、物价不断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共同压迫下,服装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涨价是不可避免的。
某男装品牌经理称,近两三年来,服装企业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二者叠加涨幅达到了40%以上。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剑超称,这几年,光是工人工资就上涨了50%-60%。
林磊说,近几年,虽然“洋品牌”的主流生产地还是在国内,但已经有小部分开始因为劳动力价格上涨而将生产移至东南亚、南美等地区。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