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部看,中非洋皮革有线公司一片空寂。镶嵌着蓝色的窗户的长长的白色厂房被几乎空旷的停车场环绕;听不到机器声响,两国国旗迎风列列作响。
但是走进工厂大门,穿过办公楼,就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大约450名埃塞俄比亚工人穿梭其中。
工厂坐落于Suluta镇。工厂的大部分员工也来自当地,其中包括22岁的女孩WuberstDesalegn。自从工厂2010年建成以来,她就开始在这儿工作。现在,她已经被提升为抛光部主管。她说,如果没有在中非洋皮革有线公司工作,她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哪儿,也许仍然呆在家里。“我想我会一直在这儿工作。”她补充道。现在,她每月能赚到1400埃塞俄比亚比尔(74美金),能轻松支付250比尔的房租(13美金)。
埃塞俄比亚政府希望成百上千万的埃塞俄比亚人能够追随Wuberst的脚步。政府计划将本国经济从主要农业国(农业占GDP的43%,吸引了约85%的劳动力)转变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国。
埃塞俄比亚希望模仿东南亚国家的成功之路,例如越南、中国和韩国,这些国家随着制造业的成熟,工资水平逐渐上升。亚洲国家制造成本的上升将推动国际制造商转向非洲,在这里劳动力成本低廉,土地相对便宜。埃塞俄比亚多年来一直表示,将为这种制造商的大量涌入做好准备。
但是,近几年制造业对该国GDP的贡献率依旧徘徊在4%左右;尽管政府官员不断表态,但是仍未能推动这个数字上升。埃塞俄比亚政府在实现“模仿亚洲的制药业辉煌”梦之前需要解决一些明显的棘手问题,包括缺少资金、落后的物流系统以及缺乏经验。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制药业的诱惑力很明显:工厂员工有较高的劳动力人均产出,并且能够比其他行业获得更多收入。“它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LarsChristianMoller,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说道,“这同一些行业,例如自然资源开采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行业虽然有较高的附加值,但是不能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实现经济发展不是唯一目的,你还希望增加就业、减少贫困。在生产过程中有越多的工人参与越好。”
埃塞俄比亚有很多吸引制造商的优势。它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牲畜、茂密的森林、可种植的棉花的土地,这些为生产皮革、木材或者纺织品的工厂提供了原材料。“埃塞俄比亚有一些世界上最好的皮革,”季炳波(音译),中非洋皮革有线公司市场专员说道。低廉的工资也是吸引公司的原因。季介绍说工厂的大部分员工的月薪在700到1000比尔之间(37-53美元),这个工资水平比亚洲国家低很多。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