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业务模式的不断扩张,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战不可避免。“微信支付与易迅形成了闭环,不管是在电商还是支付领域,都对阿里形成了竞争。阿里的来往切入IM,无疑直指腾讯的核心。” 
随着电商热盼的“双11”即将到来,阿里和腾讯在移动端的较量也一触即发。 
11月1日,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2亿元无使用限制的红包派送正式开动。数据显示,截至当天下午3点,通过天猫互动城、淘宝和来往客户端抢红包人数累积超过2000万。 
然而,令外界大跌眼镜的是,阿里称,由于来往的抢红包行动吸引了网友在微信的朋友圈分享,促使微信直接封杀来往红包活动的分享链接。 
“好产品是做出来的,不是炒作出来的。”针对来往在官方微博指责“微信封杀其分享链接”一事,微信团队的上述回应火药味十足。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业务模式的不断扩张,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战不可避免。“微信支付与易迅形成了闭环,不管是在电商还是支付领域,都对阿里形成了竞争。阿里的来往切入IM,无疑直指腾讯的核心。” 
双方争抢布局对方核心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企图,正是造成此次冲突的根本原因。 
电商移动入口之争/ 
11月1日,来往借助天猫 “双11”购物活动启动“6000万红包”攻势,该活动需要绑定手机号且使用最新版本来往APP,其活动链接可分享至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QQ空间。 
但是,活动开始不久便出现意外。来往团队发布声明称,当天上午很多用户反映:在“来往”发放红包活动中,用户通过“来往”分享到微信和朋友圈的链接普遍无法打开,微信提示用户 “该网页可能包含恶意欺诈内容,已停止访问”。 
同时,来往方面还称,腾讯封杀用户正常访问互联网和内容的权利,以维系其垄断地位。 
但是,这一说法很快遭遇腾讯方面的否认。微信官方迅速声明“没有封杀”,来往“发布疑似钓鱼特征的链接,触发了微信后台的自动保护机制,所以微信会提醒用户该网页可能包含恶意欺诈内容,导致用户不能访问。” 
微信新闻发言人曾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频发信息和过度营销破坏用户体验和朋友圈氛围的行为,微信都会坚决制止。不论这家公司有什么背景、不论这家公司有多么大。” 
截至记者发稿时,“来往”在微信朋友圈的分享链接均已能正常打开。阿里来往官方则发布微博称,这是阿里的工程师通过技术突破了腾讯的屏蔽。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此事件或意味着双方正面交锋已展开,“来往通过这一方式向用户宣告,已经将自己与微信放在了同一个层次上。尽管两者用户数尚不具备可比性。” 
该人士认为,未来的电商流量入口将集中在移动端,微信正是腾讯做电商O2O的营销工具,“这一趋势让阿里巴巴不得不引起警惕”。 
实际上,这一举动并非腾讯单方面的举动。今年8月,淘宝曾叫停了面向微信的第三方淘宝客应用的数据接口,宣布屏蔽外链二维码图片,阻止导向微信的流量。 
电商观察人士鲁振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阿里巴巴和腾讯都瞄准了下一个蓝海,即移动电商与移动支付市场。 
阿里、腾讯互有攻守/ 
记者了解到,作为阿里社交布局的一环,来往2012年7月已在iOS客户端上线。不过在过去的一年里,阿里巴巴并未投入太多资源推广来往。 
在微信用户突破4亿之后,阿里终于坐不住了。今年9月,阿里正式对外发布社交工具 “来往”,CEO陆兆禧亲自挂帅强推该产品。 
从11月1日开始,阿里更是将旗下所有的手机应用都纳入了流量免费的范围。在手机上使用阿里巴巴旗下手机淘宝、来往、聚划算、天猫、支付宝等客户端的用户将可以申领阿里赠送的2G免费流量包,针对移动、联通两大运营商的用户,首批覆盖区域包括广东、江苏、浙江、湖南四地。 
随后,中国电信与网易合作推的移动社交产品“易信”也推出了免费计划。该计划自11月8日起实施,范围覆盖全国,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手机用户均可参与,使用易信聊天的用户将不再受到手机流量的制约。 
分析认为,来往与易信的出手,使得微信不得不面临挑战和竞争,也让用户使用移动IM的门槛大大降低。 
阿里强推来往是进攻性防御微信的支付功能,这一点类似于百度推杀毒软件完成进攻性防御360的搜索。陆兆禧此前表示,来往“只要有幸吃掉市场的30%,这个市场的产品体验就会更好,无线互联网也就有希望”。 
对此,鲁振旺认为,虽然来往目前尚不具备竞争力,但是免费政策可以帮助其在短时间内获得用户支持。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阿里目前的做法属于防守反击。“阿里力推来往,其意并不在于要取代微信,而是对微信试图开拓电子商务领域作出干扰。微信从社交又扩张到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这已经动了阿里的奶酪。”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