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员 路妍
在国外作秀俨然已经成为本土服装品牌寻求国际化突破的重要手段。
从当年谢峰第一个走上巴黎时装周之后,本土服装品牌就一直在出海办秀的道路上,奔腾地一发不可收拾。
巴黎、纽约、伦敦、米兰……每一个时尚之都的秀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身影,而是否能在国外作秀也逐渐成为衡量品牌是否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重要标尺。
但本土服装在国际秀场上的前仆后继,到底是为了秀给谁看?
某业内资深人士就曾向笔者道破本土品牌国际作秀的“玄机”:能够真正登上主秀场的中国品牌寥寥无几,多数品牌也只是在秀场外围的小打小闹而已。所以,真正能撩起西方时尚圈、媒体圈“骚动之心”的更是少之又少。
然而,这些显然都打击不了中国品牌国外办秀的热情,本土品牌俨然已拿出愈挫愈勇的心理建设来面对国际时尚圈的淡漠,上不了主秀场又何妨?
对此现象,就有人戏称,中国品牌国外作秀就好比把太湖的大闸蟹拿去阳澄湖洗了个“澡”。那泡过“洋澡”之后的中国品牌,到底能散发出多少国际化“品味”?
显然,现实留给我们的总是残酷不堪。多数本土品牌在海外大秀之后,连片云彩的影子都没留下。这种人傻钱多的“土豪”玩法,并没有将中国服装带向一个更为明朗的未来,甚至中国本土的各级消费市场,也逐渐在国际品牌毫无节制的“进攻”中不断“沦陷”。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