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2~2013年度,美国鞋类贸易进口额增长5%,达到237亿美元。美国市场上的鞋类产品95%来自进口。同期,鞋类出口下降了1%,为8.24亿美元。鞋类进出口贸易逆差达229亿美元。不断变化及极具挑战性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使鞋类生产商和零售商不得不寻找更低的成本来源地,在采购中加强优化资源配置。
低成本国家供应量趋增
亚洲是美国鞋类进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地。2012~2013年度,美国从亚洲进口鞋类同比增长9.42亿美元。特别是近年来,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在美国鞋类市场的占有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越南皮革和制鞋协会副主席叶成杰(Diep Thanh Kiet)近日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买家将订单转移到越南,越南制鞋业会获益匪浅。跨太平经济合作协议(TTP)谈判的利好前景,也会使越南出口到美国的鞋类数量持续增加。
由于制鞋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许多美国生产商已逐渐将生产工厂转移到亚洲等低成本国家,而仅保留美国本土的品牌和设计能力。事实上,2008~2012年,美国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进口鞋类分别增长了134%和130%,仅2012~2013年度,美国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鞋类进口量就分别增长了18%和23%。以耐克集团为例,2012~2013年,该集团超过98%的鞋类产品都是在海外工厂制造的。而从其自己的制造工厂看,2007~2012年,耐克在美国总部的鞋类加工厂数量已从1050个削减到721个,同时,该集团的从业人员数量也从1.57万人降至1.16万人,显然,耐克加大了在低成本国家的生产制造能力。
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依然是美国鞋类进口产品最大的供应商。2012~2013年度,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鞋类产品占其国内鞋类进口总额的72%。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的鞋类出口量也一直呈现大幅攀升的态势。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