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回收企业究竟是怎样运作的?记者来到位于上海青浦的一家企业现场探访。该公司的成立和运作,都有政府在推动环保和循环经济上的大力支持。据企业负责人介绍,眼下旧衣产生量也日渐上升,目前该公司的1500个旧衣回收箱体仅覆盖了上海全部小区的十分之一,旧衣规范回收的推广空间还很大。
一个工人每天分拣1吨衣物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青浦区的上海缘源实业有限公司。在该公司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仓库中,各色各样的旧衣堆放成一座座 “小山”,最高的“山头”有三个人高。约十名工人戴着口罩围坐在“山脚”旁,从衣堆中抽出单件衣服,在一两秒时间内迅速辨别它是否可以再穿用、属于什么种类和材质,再快速扔到身后相应的归类包裹中。分类的标准按种类有夏衣和冬衣、按材质有毛纺、棉纺、牛仔面料等。
铺在工人们身后的“包裹皮”大多就是收集来的床单被套,衣服打好包后,再用推车运到分类堆放区。不能再穿用的衣物会运送到外地的企业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材料。而有穿用价值的旧衣则会再经过流水线上的一道人工细分,不仅要复核种类、材质的分类标准,这一次还要仔细检查衣服是否有破损或污渍等。据介绍,分拣工人大多是住在周边的女性,每人每天最多可以分拣1吨衣物。
“细分合格的旧衣才能进入消毒间消毒。 ”该公司负责人之一李俊龙告诉记者,消毒方式主要包括紫外线和臭氧,以保证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记者在约20平方米的消毒间看到,衣服整齐挂在一排排衣架上,天花板上装有四盏紫外光杀菌灯,在房间的另一角,还置放了一台形似空调的臭氧产生机。 “每次消毒时把房间封闭起来,大约要30分钟。 ”他说。
完成以上工序的旧衣会经过规范的编织袋打包,放置在靠近仓库大门的成品区。这些旧衣中,有的将运送到外地的企业进行加工处理以便循环利用,有的会提供给部分地区的贫困民众。在一堆白色编织袋上,记者看到了用记号笔写的英语单词“women”和一些阿拉伯语单词,李俊龙说,这些主要是夏装,会运送到非洲、中东等地出售,包装上写的是衣服的穿着性别种类等信息。
旧衣再生原料价格优势明显
据缘源公司另一负责人杨膺鸿介绍,其旧衣来源主要有居民自行投放到小区、学校的废旧衣物收集箱体,预约上门收取及举办宣传活动等三种形式。记者在现场发现,衣物大多比较干净清爽,基本只有材质本身的气味,闻不到异味。随意从衣堆里抽出几件衣服、几双鞋子,无论从造型还是品相看来,都有不少是足够好的。
“有些质量还很好、还有穿用价值的秋冬衣物会经过挑选、分类、修补和消毒等步骤无偿提供给一些慈善组织。 ”杨膺鸿介绍说,其中约10%的旧衣经整理消毒后将运往青海、安徽、河南等地的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开展帮困济贫活动。另有约20%的品相较优的夏衣经整理消毒后,以5000元/吨的价格直接出口至非洲、中东等地。 “这些衣服都是不经过任何中介的,直接卖给当地的一些非政府组织,给难民或者相对贫苦的人。 ”杨膺鸿说,该价格比市面上出口至非洲的贸易公司低许多,“我们做这个虽然不能说是公益,但也不赚钱。 ”
余下70%左右的旧衣则会运送到外地企业进行再加工,这也是该公司的主要盈利业务。据杨膺鸿介绍,已丧失穿用价值的废旧纺织物将按照其不同的纤维成分(毛、棉、化纤、混纺等四大类别)进行分类后提供给外地的棉纺或毛纺原料生产合作企业,循环利用制成纺织原料。“我们主要是负责上、中游,下游交给外地的公司来处理。比方说毛料的衣服,像大衣、毛衣等,就送到山东的纺织公司进行纤维处理,至于棉纺、混纺等,一般是送到浙江、安徽等地的公司处理,在工业、农业上都可以重新利用起来。 ”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