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武汉国际时装周暨首届服装博览会昨晚落幕。为期4天的时尚盛会,交易额突破30亿元。
今年,武汉市首次将时尚消费纳入十大千亿产业。而就在两年前制定的武汉市“十二五”规划中,“时尚消费产业”还未见提及。
据称,调整是为顺应产业变化。近几年,汉派服装产值以近40%的速度发展,现有服装企业1600余家,去年产值400多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2户,产值过亿的23家,民营经济比重达98%。
武汉服装商会会长刘树仁介绍,此次有近千家汉派服装参与武汉国际时装周。沉寂已久的汉派服装,会否藉此迎来拐点?
汉派服装抱团组建“汉工场”
9月,沌口经开万达广场,一家5000平方米的“超级服装店”横空出世。
它的面积约是普通服装店的100倍,上架服装达到3万件,来自武汉数百家服装企业。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汉工场”。
去年7月,武汉服装商会旗下14家企业联合出资,注册武汉汉派商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汉工场”品牌。公司法人、武汉市服装商会会长刘树仁直言不讳地说,这是向西班牙快时尚巨头ZARA学习,将“汉工场”打造成连锁零售品牌。与多数快时尚品牌一样,它将汇集众多武汉品牌服饰,统一贴上“汉工场”标签,在集合店里售卖。这是汉派服装发展30多年来,首次抱团闯市场。
时装周上,刘树仁表示,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创新,也为汉派服装突围撕开了一道口子。根据规划,“汉工场”将与大型购物中心合作,3至5年内覆盖全国。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