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就业方面还是对经济贡献的角度来看,纺织行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都是至关重要的。在20世纪中叶,服装产业主要集中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它渐渐地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纺织产业发生了“结构再分配”,亚洲纺织工厂迅速扩张。
如今,亚洲的中国、印度等国已经成为全球著名的纺织品和鞋子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和墨西哥在制鞋工业中异军突起,冲击了意大利、西班牙等传统制鞋大国。
雨果网翻译并编辑了国际贸易行业媒体“Tradgood”近日发表的有关国际纺织品和鞋子市场概况的观察文章,以飨读者:
在过去20年中,全球纺织业的平均增长率为1.2%。其中,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为2.7%,而亚洲国家的增长率更高,达到了3.6%。
然而,许多发达国家仍然保存着重要的纺织工业,其产品主要面对高端的市场。受益于产业重组和现代升级,从出口价值来看,一些发达国家仍然列属于世界十大顶级的纺织品出口国之行列。
大部分生产纺织品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纺织品出口国,它们在全球纺织品市场中的份额自1970年以来占到了60%,其中,亚洲国家一路领先,占了大头。
在冷战期间,受到低生产成本的吸引,一些发达国家企业进入东欧和中欧,与当地纺织企业签订分包合同,将订单交由其代工生产。在代工过程中,这些国家渐渐建立起自有的生产链条,并成为本地区的重要的供应国。
制鞋工业也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和特点是一样的,其产业结构再分配和国际贸易状况如出一辙。
全球一年生产的鞋子数量为240亿双,其中60%属于出口鞋子,仅仅中国一国的鞋子年产量就达95亿左右,其中70亿双出口到国外。中国和印度两国鞋子产量增长迅速,两国鞋子年产量数量远超意大利等曾经的鞋子制造大国,而意大利鞋子产量已经不升反降,如今已经下滑到每年4亿双。
世界上最大的鞋子进口国是美国,每年鞋子进口量达18亿双,其次为日本和德国。这三个国家的鞋子进口量占全球总进口量的一半左右。
全球非运动类鞋子的贸易额每年大约达150亿美元,其中,皮革面鞋子占85%左右。
在国际市场上,以中国为首的“便宜的亚洲鞋”有着制造成本低廉的优势,相对而言,欧洲鞋子引起设计水平和质量较高,故而生产成本更高。具有代表性的欧洲鞋子生产国依次为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