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大会之高端论坛
未来十年是通过转型升级来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十年
当前的经济形势呈现“两面性”,既面临下行的压力,又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制造业艰难,服务业比较好,民间投入增速快于全社会的投资,企业海外投资好于商品的进出口。现在看来,形势比预想的要好。
我们可以看看,2010年GDP增长是10.3%,2011年下行到9.2%,2012年是7.8%,去年第四季度是7.9%,今年第一季度是7.7%,第二季度是7.5%,下半年有望缓慢地回升,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整个宏观经济是在下行,好在目前的失业率还保持稳定。
产业层面,服务业比制造业要好,从结构来看,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呈现上升趋势,在财政方面,上半年中央财政增长1.5%,大低于地方的财政收入13.5%,消费方面来看,网络的消费大大快于实体店的消费。
分析宏观,也要分析微观。在微观方面,特别是实体型的小微企业,目前不是很好。企业生存困难,融资难、融资贵;用工难,招不到、留不住、用不起;盈利难,成本高、税费多;投资难,创新难。现在我们已经全面进入高成本的时代。“四率”、“三金”、“二价”九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
现在制造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越南制造业平均工资约1000人民币,印度600元,中国南部沿海2500-3000元,中国劳动力成本已大大高于周边国家,所以现在有一些企业要么不务正业,要么离家出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前一段时间有些学者说,企业家移民不要担心,不要杞人忧天。这些人其实根本不了解情况。虽然企业的海外投资和产业海外转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大量的企业家移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这会导致产业的空心化。日本在中国也有很多投资,但是他们没有大量企业家移民的情况,因此我呼吁走出去的企业家把根留在国内,同时我们政府要营造让企业家回归的宽松经营环境和安全的法制环境。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结构调整的时期,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有“四阵痛”,即环境去污染化、制造业去产能化、房地产去泡沫化、金融去杠杆化。
我们一方面要稳增长,另一方面要调结构,这是一个难题。稳增长的前提是要找到新的增长引擎。
宏观调控既要利于当前,更要惠及长远。未来十年是通过转型升级来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十年。现在社会上,特别是海外在讨论“李克强经济学”,什么叫“李克强经济学”?我觉得“李克强经济学”要义是:新方向,以转型打造经济升级版;新引擎,用好城镇化等新“四化”内需最大潜力和创新驱动;新动力,用改革释放“最大发展红利”。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改革,第一个十年是农村农业的改革,第二个十年是国有企业的改革,第三个十年是加入世贸,开放倒逼改革。下一个十年,要素就是市场及城镇化。
李克强总理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城镇化是内需“最大潜力”,改革是发展“最大的红利”,服务业是就业“最大容纳器。”
城镇化核心是人,中国城镇化要改变二元结构,现在的问题是土地高速城镇化,人是半城镇化。两亿转移人口出现“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的现象,虽然目前我们城镇化率已达52%,但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35%。
农民人口向城市转移,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新型城镇化会带动人流、物流、钱流的发展,创造巨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如果以年均1%-1.2%的速率推进,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提升到60%以上。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