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运动用品行业陷入发展困境之际,中国的户外用品行业发展态势一路看涨,许多户外品牌逐“潮”而生。然而在这表面看起来风风火火的户外用品行业,背后却没有完整的、成系统的标准,且呈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
受访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周惠 中国户外运动协会副主席、战略学者、资深媒体人、高级研究员
李辉 中国泛户外第一人、全球泛户外网CEO
户外品牌逐“潮”而生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与繁荣发展,户外运动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追求。国内各个城市地方由民间活跃人士自发而积极努力成立的登山与户外运动协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发芽成立。据了解,中国目前拥有3000多个俱乐部,5000万-6000万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同时每年大约有1.5亿-1.7亿人口购买户外产品,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1%,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户外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
户外运动的空前发展,同步催生了户外用品市场,户外品牌逐“潮”而生。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批“中国制造”企业不得不由外转内寻求自身突破,纺织等轻工产品生产企业及多重资本与运营商纷纷将“生产能力优势”转投于户外产业,新的户外品牌不断出现。其后,阿迪达斯、李宁等传统体育品牌向户外市场正式转型。户外行业,在资本和产业的快速推动进程中迸发。截止2013年国内市场有影响的户外用品品牌已经有800多个,涵盖了服装、背包、装备、器材等,且品牌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超国外品牌。
无统一标准 市场鱼龙混杂严重影响未来发展
在国际上,户外装备有统一标准,且规定得很细,比如一根绳子能反复使用多少次,负重80公斤时冲坠系数是多少,帐篷的耐磨程度、抗撕裂程度等都有明确规定。但是国内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户外用品标准,只能粗略地借鉴其他行业或部门的标准作为参考。各企业间大多数是处于“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阶段,参照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普通纺织标准,有的是企业自定标准,有的则以国际标准为标杆,这造成了户外市场上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价格紊乱。目前,我国从网店到实体店,户外运动服装以及相关产品不仅在价格上猫腻重重,而且有的产品根本不具备户外运动产品应具备的功能,消费者的权益屡屡受到侵害。
“缺乏标准,肯定会引起品质混乱。”全球泛户外网CEO李辉指出。事实上,自2012年以来,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际户外运动一线品牌用品进行的测试报告,就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氯化苯和甲醛、染料、重金属、抗菌成分、各种有机素剂等存在,长期穿用就会影响或伤害人体的健康。而这些一线品牌,却没有在标签中标明成份。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