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产能过剩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纺织、家电等轻工业、消费品行业相比,本轮过剩产能在诸多新兴产业都存在。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沈坤荣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关于放宽投资准入的内容,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
沈坤荣介绍,当前经济运行中,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供应短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垄断,加强竞争,淘汰落后,增加有效供给。
沈坤荣还认为,放宽准入、优化资金来源结构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切入口。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发展差异大,决定了投资潜力依然巨大。应通过增量资金投入,带动资本存量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保证有限的政府投资投向棚户区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在传统行业上,沈坤荣认为,例如通过电力市场垄断的改革,能够吸纳更多的资本进去,会使原来的包袱变成化解产能过剩的动力,“把产能过剩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化解出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产能过剩也出现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对此,沈坤荣说,“此次改革通过放宽市场准入,走出去战略调整,开放性经济的改革,使得我们找到了方向。”沈坤荣举例说,光伏本身是一个好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导向有关系。光伏产品主要是出口到欧盟一些发达国家,但是目前受贸易限制。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