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是华南地区的重要纺织生产基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樵镇主动调整发展策略,凭借纺织产业优势,先后被授予“广东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和“广东省‘双提升’示范专业镇”的荣誉称号。
掌握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主动权
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壮大。西樵在加强“织”、“染”和“市场”环节的基础上,大力引入原料、机构、服装、家纺、物流等上下游产业环节,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占地1200亩的服装工业园建设完成后,以纯服装、致兴纺织、意大宏利服装、NO.1服装、南方印染、新光针织、华丰纺织等大型知名服装企业的开业,更是进一步完善壮大了纺织产业链条。
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树立了西樵面料“流行、高档、时尚、新颖、休闲、环保”的创新理念,彰显了西樵纺织面料的最高水平,提升了“西樵面料”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占据国内中高端面料市场的较大份额,柒牌、九牧王、安踏、Lee等国内外一线知名品牌服装企业长期将采购目光锁定西樵。
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西樵纺织产业基地已实现统一供应工业用水、统一供应高温蒸汽、统一污水处理的“三统一”,成为首批认定的“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在全省10个园区中排名第一。西樵还获得广东省“双提升”示范专业镇荣誉称号。
产业发展后劲日益提升。西樵纺织企业借助政府的扶持措施,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先后引进国外先进纺织设备1700多台套,投入资金超8亿元。截至2011年底,全镇有纺织设备3万多台套,其中高档设备占45%,远高于全国23%的平均水平。同时,通过构建产学研联盟,逐步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纺织产业经济中许多关键技术和工艺,进一步增强了西樵镇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了纺织业的发展后劲。
取得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经验
联盟政产学研,推动科技创新。自2009年开始,西樵镇鼓励和引导纺织企业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工商、土地、激励、综合等手段引入先进设备,同时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先后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品开发中心、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行业机构建立纺织品生态实验室、纤维分析检测实验室、功能纺织品实验室,并建立东华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樵分中心,加快西樵纺织产业从新型原料开发应用、新型纺织面料开发和产业化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强化了“产品研发、检测认证、成果转化、金融服务、教育培训和电子商务”6大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深度。目前,该平台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20多家专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或技术协作,每年为企业开展各类技术服务8万多次,多项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全面助推纺织业转型升级。
创新科技金融,融通企业资金。西樵镇除充分利用南海区信用担保融资政策,专人跟进信用融资工作外,还免费为多家纺织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帮助多家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其中一家企业利用4项专利获贷400万元。此外,在2009年的产学研银企合作项目启动会上,促成交通银行佛山分行与广东丰凯股份有限公司、广发银行佛山分行与西樵纺织协会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织机最多可享受为期3年、70%设备购置金额的银行融资。2011年,西樵首期筹集资金1.3亿元,成立广东南纺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与中国银行等七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专门为西樵纺织企业提供融资担保。2012年2月,广发银行在西樵成立佛山首个“小企业金融中心”,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且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将有望获得500万元的授信,同时西樵纺织企业享受广发银行“贷款指标专项下达,不受一般贷款规模限制”的优惠政策。这些举措的实施,大大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效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强化品牌建设,凸显产业特色。为提高纺织产业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实现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西樵镇自2000年开始就已全面启动品牌战略,主要通过举办并参与博览会,提升西樵面料知名度;鼓励企业走出去,提升品牌影响力;搭建生产商和采购团交流对接平台等多项措施强化品牌建设。中国纺织产品优秀基地、市场流行趋势发布基地、产品价格导向基地和电子商务推广示范基地等平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采购商的目光。如2011年西樵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合作举办的“2011年中国(西樵)流行面料交易会”暨国际流行面料趋势发布等系列活动,就成功吸引了九牧王、柒牌、李宁等众多国内一线品牌服装企业组成采购团前来采购西樵面料。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