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北京、上海市场上购买了70款“快时尚”成人服装进行比较试验,本次检测由中国消费者协会委托中国商业联合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承担。
本次比较试验依据的标准主要有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服装使用说明》、FZ/T 01053-2007《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等。比较试验项目包括标识、成分含量、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耐干洗、耐洗、耐光(耐光、汗复合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起球、撕破强力等。
从整体的情况看,能全部符合标准(含企业明示标准)的有45款,占全部比较试验样品的64%。
主要问题包括:
1.纤维成分含量名实不符,其中包括实测的纤维含量与标注值不相符;2.甲醛含量、pH值超标;3.色牢度不达标。
具体表现为:
1.纤维成分含量名实不符。
主要包括实测的纤维含量与标注值不相符;纤维含量是消费者选择服装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穿着舒适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快时尚服装部分直接从国外引进,部分国内贴牌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部分服装不进行检测或按生产投料比标注纤维含量。
此外,快时尚品牌一件服装往往有多重面料构成,这也势必造成纤维含量标注错误。本次存在问题的产品如图1所示。
2.甲醛含量、pH值超标。
国家强制标准GB18401中的甲醛含量、pH值项目关系人身健康。其中,甲醛的主要作用是服装防皱、防缩水,提高服装颜色鲜艳度。若生产企业使用含有甲醛的廉价助剂,会导致服装在人们穿着和使用过程中逐步释放出游离的甲醛,通过人体呼吸道、眼睛以及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的接触,诱发病症。
若pH值超标,可能会导致皮肤表层的天然屏障遭到破坏,产生灼伤感,滋生细菌,易引起疾病。本次存在问题的产品如图2、图3所示。
以上结果表明,本次快时尚比较试验所涉及的产品,除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光色牢度(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起球、撕破强力以外几乎所有检测项目都出现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说明当前“快时尚”服装的整体质量仍不高。通过境内与境外生产的产品合格率相比较,可发现中国境内生产的服装质量与境外相差无几。因此,从工厂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服装企业在生产质量等方面并不低于境外生产企业。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