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棉纺织传统旺季整个市场却显得有些反常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30日

眼下正是棉纺织行业的传统旺季,但整个市场却显得有些反常,特别是棉花进口低迷。来自青岛海关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11个月山东口岸进口棉花145.8万吨,同比减少14.5%;价值29.5亿美元,下降24.6%;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2022美元,下跌11.9%。棉花进口量价齐跌的背后,折射出棉纺织行业的尴尬困局。
  据了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纺织企业观望氛围浓厚加剧进口下滑。今年以来,随着棉纺织行业不断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我国纺织行业产能更多地向大企业集中,许多中小企业生存压力较大。据企业反映,往年10月份后,主要棉纺织企业都会迎来节日订单高峰。但今年4季度以来,棉纱、布匹的下游需求却较为平淡,多数企业订单仅能满足日常的运转,因此没有大量囤棉的愿望。加之今年印度棉花上市时间约比往年推迟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因此许多企业预计11月末至12月初印度棉集中上市后,棉价可能有所下滑,纷纷采取观望态度延后采购计划,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近期棉花月度进口量的下滑。
  另外,棉纱进口量猛增,对进口棉形成替代,也是造成进口棉价低迷的重要因素。据了解,与南亚、东南亚等国相比,我国棉花价格每吨高出4000元至5000元,棉纱价格每吨高出1000多元。由于我国对棉花进口实行配额管制,许多用棉企业便大量采购国外廉价的棉纱以替代棉花。大量廉价棉纱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棉价再次形成打压。最近的新一轮国产储备棉抛售遇冷,就很能说明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试行3年多的棉花临时收储制度,客观上造成了棉花内外价差高,已越发不合事宜。最近农业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相关机构纷纷向外界透露了取消棉花收储、采取国家直补的改革方向,基本确定2014/2015棉季,我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不再实行,并可能在新疆实行直补试点。希望这一“新政”的推行能够真正惠及棉农,形成合理的市场机制。相关部门还应鼓励引导国内纺织行业加快产业升级,提升我国产品竞争力和议价能力,从而降低对棉花价格上涨的敏感度。


1  
阅读数量(57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