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节将近,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已准备打包行李回家。这让外贸企业,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又开始出现“用工荒”现象。有企业负责人表示,春节前后“用工荒”几乎成为常态,为留住员工,企业要在激励机制上多想办法。
随着春运火车票开锣预售,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节的脚步也加快了。每年春节前后的这段时间,往往是企业用工的“空窗期”。
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快速上涨,尽管很多企业采取系统性举措应对“用工荒”,但每至年关,用工的问题仍让不少外贸企业,尤其是加工外贸企业感到烦恼。
用工短缺几成常态
对于“用工荒”这个话题,大多受访者都表示已经“习以为常”。
虽然准确数据不好估计,但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李洪涛说,春节后起码有10%的工人会是加入企业的“新鲜血液”。这家吸尘器制造企业2013年的订单额增长了10%,今年有望达到6亿美元。但企业在为销量增长开心的同时,也不得不在春节前后为“留住人、招来人”苦下功夫,以保障节后正常开工。
一到年终岁末,服装、鞋、陶瓷等轻工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困难。尤其是一些外贸制造业企业,春节放假前需要赶订单,工作量增加但人手不够,企业只好以提高待遇来吸引年轻人。
“年底时,工人已经对工资普涨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企业能否‘达标’决定着他们的去留。”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毕文杰告诉记者,近两年广东的一些鞋类企业有向江浙地区转移的趋势,人力成本确实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如今在杭州,制鞋企业招聘普通员工月薪“底价”是2000多元,而服装加工企业工人的月薪则3000元起,这还要依据工种和企业规模而定。
[1][2]下一页>>